[实用新型]一种薄壁零件的双浇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3187.6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3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铭;鲁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环讯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17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零件 双浇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浇注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薄壁零件的双浇道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模具的浇注系统的设计形式对产品的密实度,强度,尺寸,表面质量等产品特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浇注系统的设计方案成了行业关注的问题。
由于浇注件的性能优势,使得浇注工艺被运用到精度较高的电子领域,制作电子产品的硬件。但大多数的电子产品的硬件由于体积和壁厚较小,且结构较复杂,而传统的薄壁零件的浇注一般采用单浇口系统浇注,浇注通道狭窄,使得在浇注的过程中高温高压的金属液的流经通路较长,造成热能及动能的严重损失,导致浇注后的浇注件填充不理想,从而导致浇注件出现欠铸、砂孔、气泡以及流纹严重的问题,使得浇注件无法加工成产品而带来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目前的薄壁零件的浇注方式存在浇注过程中填充不理想、浇注件质量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薄壁零件的双浇道结构,以设置一双浇口结构,将双浇口中的主浇口分为沿两个方向延伸的浇口通道,并将这两个浇口流道均通过分流器连接于若干浇口支流道上,最后将浇口支流道的另一端与模具型腔的入料口连接,保证了浇注过程中金属液能更加快速的进入到型腔中,且型腔的不同区域的进液量和进液速度一致,保证了填充过程的均匀性,使浇注的质量更好。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薄壁零件的双浇道结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主浇口、浇口流道、浇口、分流器以及支流道,主浇口与浇口流道连接,浇口流道背离主浇口的一端与浇口连接,浇口背离浇口流道的一端设置有若干支流道,且在浇口与支流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分流器,且每一支流道背离分流器的一端设置入料口。
上述的一种薄壁零件的双浇道结构,其中,浇口流道包括第一浇口流道和第二浇口流道,且两浇口流道的其中一端均连接于主浇口上,且主浇口、第一浇口流道以及第二浇口流道三者呈“Y”字形连接。
上述的一种薄壁零件的双浇道结构,其中,浇口包括第一浇口和第二浇口,且第一浇口连接于第一浇口流道背离主浇口的一端,第二浇口连接于第二浇口流道背离主浇口的一端。
上述的一种薄壁零件的双浇道结构,其中,分流器呈圆锥形设置,分流器包括第一浇口分流器和第二浇口分流器,且第一浇口分流器设置于第一浇口背离第一浇口流道的一端,第二浇口分流器设置于第二浇口背离第二浇口流道的一端。
上述的一种薄壁零件的双浇道结构,其中,第一浇口分流器的圆锥设置于第一浇口内,且第一浇口的内壁与第一浇口分流器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二浇口分流器的圆锥设置于第二浇口内,且第二浇口的内壁与第二浇口分流器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隙。
上述的一种薄壁零件的双浇道结构,其中,第一浇口与第一浇口分流器的间隙处设置有若干第一浇口支流道,且第一浇口支流道背离第一浇口分流器的一端设置入料口;第二浇口与第二浇口分流器的间隙处设置有若干第二浇口支流道,且第二浇口支流道背离第二浇口分流器的一端设置有入料口。
上述的一种薄壁零件的双浇道结构,其中,若干第一浇口支流道呈树枝状分布且均连接于第一浇口上;若干第二浇口支流道呈树枝状分布且均连接于第二浇口上。
上述的一种薄壁零件的双浇道结构,其中,入料口的形状与所处待浇注产品的区域形状一致。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1、通过设置双浇口,从两个不同区域浇注金属液,保证了浇注过程中快速且均匀地将金属液灌注到型腔中,既能防止热能和动能的损失,又能使浇注件的填充更加均匀,有效提高了浇注的质量;2、通过设置若干支流道,且在每根支流道的末端均设置有形状与待浇注产品的形状一致的入料口,有效增大了金属液的流通道路,提高金属液的流速,防止金属液能量的损失,还能使浇注更加均匀,提高浇注的质量;3、在浇口与支流道之间设置分流器,能根据待浇注产品需求控制金属液流入到支流道中的量,从而提高浇注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薄壁零件的双浇道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结构图;
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沿B-B的剖视图。
附图中:1、主浇口;2、第一浇口流道;3、第二浇口流道;4、第一浇口;5、第二浇口;6、第一浇口分流器;7、第二浇口分流器;8、第一浇口支流道;9、第二浇口支流道;10、入料口;11、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环讯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环讯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31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锈钢铸件浇注浇道系统结构
- 下一篇:一种冒口连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