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力式水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5759.4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5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怀卫;陈永湛;马百腾;胡权坤;何志强;许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E03B7/02;C02F1/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42201 | 代理人: | 赵伟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力 水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层建筑使用的水泵,尤其涉及一种水力式水泵。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建筑供水是采用二次加压的方法满足高层用户的用水需求,高层建筑加压的装置主要采用“高位水箱+水泵”联合供水方式。水泵从地下水池或市政管网吸水后供给屋顶高位水箱,由水箱给各户供水,是一种上行下给的供水方式,而现有的水泵都由电机带动,耗能高,寿命短,噪声大;目前高层住户产生的污水是直接通过污水管道下排,并未得到二次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力式水泵,其目的在于对高层用户产生的污水进行二次利用,利用高层污水的重力势能将净水抽至高位水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水力式水泵,包括设有水位感应器的污水储水箱和净水储水箱、水轮机、轴联器、水泵、引水管以及引水管上的阀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高层建筑的楼层间放置一个用来收集污水的污水储水箱,污水储水箱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水位感应器,污水储水箱出水口向下连通污水引水管,在污水引水管的下端通过第一阀门控制污水的流出以及流量,污水引水管经过该阀门连通水轮机,水轮机转轴通过轴联器连接水泵转轴,水泵进水口经过第二阀门以及净水引水管向下连通净水池,水泵出水口经过第三阀门以及净水引水管向上连通净水储水箱;当污水流入污水储水箱,水位到达污水储水箱顶部的水位感应器位置时,污水引水管下端的第一阀门打开,污水通过污水引水管道流入水轮机,水轮机转轴旋转并通过轴联器带动水泵转轴旋转,此时水泵进水口的净水引水管上的第二阀门和水泵出水口引水管上的第三阀门打开,水泵将净水池的水上抽至净水储水箱;当污水储水箱的水位下降到设于底部的水位感应器时,污水引水管下端的第一阀门、水泵进水口处第二阀门和水泵出水口处的第三阀门全部关闭,完成一次抽水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对高层建筑产生的污水进行合理地二次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并且该水力式水泵具有结构简单,噪音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水力式水泵的正视图;
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水力式水泵的左视图;
图3是实施例提供的水力式水泵沿线A—A的截面图;
图4是实施例提供的水力式水泵沿线B—B的截面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01-污水储水箱、102-第一水位感应器、103-第二水位感应器、104-第一污水引水管、105-第一阀门、106-水轮机、107-第二污水引水管、108-水轮机转轴、109-轴联器、110-水泵转轴、111-机座、112-净水储水箱、113-第三水位感应器、114-第四水位感应器、115-第一净水引水管、116-第三阀门、117-水泵、118-第二阀门、119-第二净水引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水力式水泵,其正视图如图1所示,包括污水储水箱101,设在污水储水箱101顶部的第一水位感应器102,设在污水储水箱底部的第二水位感应器103,污水储水箱101出水口向下连通污水引水管104,污水引水管104经过第一阀门105连通水轮机106,水轮机的转轴108通过轴联器109连接水泵的转轴110,水泵117的进水口通过第二阀门118向下连通净水池,水泵117出水口经过第三阀门116由第一净水引水管115向上连通净水储水箱112,净水储水箱112的顶部设有第三水位感应器113、底部设有第四水位感应器114。水力式水泵还包括机座111,机座111用于固定水轮机106和水泵1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57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