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然曝气充氧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6755.8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8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明;孙明利;梅立永;李建;王源;陈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潘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 曝气充氧 能耗 一体化 污水处理 设备 | ||
1.一种自然曝气充氧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填料池、反应池、加药组件、沉淀池、截留组件、配水池、水泵和布水管组件,所述填料池中设有人工快渗填料层,所述填料池还开设有排水口,所述反应池、所述加药组件、所述沉淀池、所述配水池和所述水泵环绕所述填料池设置,其中:
所述反应池设有进水口,以使污水能够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反应池中;
所述加药组件与所述反应池相连通,所述加药组件能够向所述反应池中加入药剂;
所述沉淀池与所述反应池相连通,所述沉淀池具有出水口;
所述截留组件安装于所述沉淀池内,并将所述沉淀池分隔成沉淀区和清水区,所述清水区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截留组件能够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
所述配水池与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相连通,其中,所述反应池中的污水能够流经所述沉淀池后从所述出水口进入所述配水池中;
所述水泵与所述配水池相连通;
所述布水管组件与所述水泵相连通,所述布水管组件具有出水孔,所述布水管组件的出水孔位于所述人工快渗填料层的上方,其中,所述配水池中的污水在所述水泵的作用下能够进入所述布水管组件中,并从所述出水孔流入所述填料池中,且经过所述人工快渗填料层过滤的水能够从所述排水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曝气充氧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和多个隔板,所述外壳为一环形壳体,所述外壳的内圈围设成所述填料池,多个所述隔板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并将所述外壳分隔成多个腔室,其中,所述反应池、所述沉淀池和所述配水池分别为其中的三个所述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然曝气充氧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与所述配水池为相邻的两个所述腔室,所述沉淀池的清水区的污水能够从所述出水口溢流至所述配水池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曝气充氧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组件包括药液池、加药泵和加药管,所述药液池用于承装药剂,所述加药泵与所述药液池相连通,所述加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药泵和所述反应池的进水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曝气充氧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干化池、排泥泵和排泥管,所述污泥干化池设置于所述配水池的上方,所述污泥干化池的底部铺设有滤料层,所述污泥干化池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水孔,所述排泥泵与所述沉淀池的沉淀区相连通,并且所述排泥泵通过所述排泥管与所述污泥干化池相连通,所述排泥泵能够使所述沉淀区的污泥通过所述排泥管抽入所述污泥干化池中,所述污泥干化池内的污泥中的水能够经过所述滤料层过滤后通过所述通水孔流入所述配水池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曝气充氧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还安装有排泥阀,所述排泥阀能够将所述沉淀区中沉积的污泥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曝气充氧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特征在于,所述截留组件包括多个倾斜地固定于所述沉淀池内的截留板,多个所述截留板间隔且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截留板在所述沉淀池的底部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曝气充氧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组件包括布水主管和支管,所述布水主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填料池的人工快渗填料层的上方,所述支管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布水主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上,并与所述布水主管相连通,所述支管位于所述填料池的人工快渗填料层的上方,并与所述人工快渗填料层间隔一段距离,所述支管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出水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曝气充氧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水管,所述集水管部分埋设于所述人工快渗填料层中,且所述集水管穿设于所述排水口,所述集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集水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曝气充氧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开设有连通所述沉淀池和外界的第一通气孔;所述配水池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配水池和外界的第二通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675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绿茶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振动式茶叶杀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