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叶片接闪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7077.7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0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田东;黄金鹏;汪仲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80/30 | 分类号: | F03D8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律言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61 | 代理人: | 黄海艳,刘洁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系统 风力 发电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能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叶片接闪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叶片。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是机组最高的部件,而且随着风电机组的不断增大,叶片的高度也越来越高,接闪的概率也随之增高。特别是陆上的装机量日渐饱和,风电机组走向海洋的趋势也逐渐增强。海洋的雷暴和盐雾环境对叶片的防雷装置提出了更高的接闪及耐盐雾要求。目前大部分防雷系统都是采用铜制或铝制的材料,不具备耐盐雾的能力,时间久了接闪器表面腐蚀,对安装牢固性和接闪能力都会有较大影响。另外现有的防雷系统很难做到完全的绝缘,因此在接闪到雷电时会对内部局部放电,损坏叶片的结构。
现有的叶片防雷设计多采用叶尖安装铝叶尖,叶身采用几对铜制接闪器的防雷布置,内部采用粘接的结构形式,上下壳体接闪器连接在一起,在叶片运行中常有开裂现象。这种结构到防雷性能和安全性能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存在不耐腐蚀的问题。而且由于是直接粘接,不能有效对内部绝缘,接闪后会对内部放电,损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叶片接闪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叶片,以解决叶片接闪系统不能有效防雷,不能保证叶片安全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叶片接闪系统,其包括至少一对接闪器,其中一个接闪器设置在叶片的吸力面壳体上,另一个接闪器设置在叶片的压力面壳体上,沿叶片的长度方向,吸力面壳体上的接闪器与压力面壳体上的接闪器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接闪器为多对,且沿叶片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距离的取值范围为50mm至300mm。
进一步地,接闪器包括接闪器主体,接闪器主体为不锈钢材料的接闪器主体、或钼材质的接闪器主体。
进一步地,接闪器主体为圆柱主体,接闪器主体上设置有安装螺纹段,接闪器还包括绝缘层,绝缘层套设在接闪器主体的除安装螺纹段的部分上。
进一步地,接闪器主体的接闪面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接闪系统还包括接闪器底盘,接闪器底盘固定设置在叶片内,接闪器与接闪器底盘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接闪器底盘包括底盘主体、防腐层和绝缘层,防腐层包覆在底盘主体外,绝缘层包覆在防腐层外。
进一步地,接闪系统还包括引下线、包裹层和引下线支架,引下线支架固定设置在叶片上,引下线通过包裹层设置在引下线支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包括吸力面壳体、压力面壳体和接闪系统,接闪系统为上述的接闪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叶片接闪系统通过将一对接闪器在长度方向上错位,使吸力面壳体上的接闪器与相应的压力面壳体上的接闪器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距离,在叶片的长度方向设置多对接闪器,且沿叶片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提高接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叶片接闪系统的接闪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叶片接闪系统的接闪器底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叶片接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接闪器;11、圆柱主体;111、安装螺纹段;112、安装孔;20、接闪器底盘;21、接闪器安装孔;22、线缆安装孔;30、引下线;40、引下线支架;50、包裹层;61、粘结层;62、连接螺栓;71、线鼻子;91、吸力面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片接闪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叶片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70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调力矩控制方法
- 下一篇: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