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罩里外板前部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9157.6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4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徐娟;胡钊军;杨丹;张厚辕;肖义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里外 前部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罩里外板前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罩是在汽车前端,覆盖在发动机上方的钣金零件,发动机罩一般由发动机罩外板、发动机罩里板和内部的加强件组成,发动机罩零件自身需具备一定的强度,而且发动机罩里板和外板之间的连接需牢固可靠。避免汽车在高速行驶或者颠簸路况时发生发动机罩零件弹性变形导致发动机罩内部零件与零件之间接触异响,同时避免在高速会车时,由于负压导致发动机罩外板和里板之间的连接被破坏导致发动机罩外板被掀起而造成安全事故。同时为了避免行人碰撞时对行人造成重大伤害,发动机罩零件前端需设计一定的预变形空间,用来吸收行人碰撞的能量。
目前广泛采用的发动机罩在前端的结构是设计一个发动机罩前部加强筋板,布置在发动机罩外板和里板之间,通常通过焊点与发动机罩里板连接,通过结构胶与发动机罩外板连接,用于增强发动机罩外板和里板的连接,增加发动机罩前端的强度。但是增加发动机罩前部加强筋板会导致整车成本增加,同时可能会导致发动机罩前端强度太大而对行人保护性能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罩里外板前部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发动机罩外板和发动机罩里板,所述发动机罩外板和发动机罩里板在靠近外缘包边区域通过在连接面涂结构胶粘接形成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中间区域处设有空腔。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发动机罩里板上用于与发动机罩外板粘接的连接面外侧设有过渡面。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空腔由发动机罩外板内壁、发动机罩里板上的空开面和连接面侧面共同围成。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发动机罩外板外缘设有第一包边面,所述发动机罩里板外缘设有第二包边面,所述第一包边面向内弯折通过折边胶与第二包边面粘接。
本实用新型在发动机罩前端,距离发动机罩里外板包边较近的区域增加一段通过结构胶来实现的发动机罩里外板的连接,用来增强发动机罩里外板的连接强度,替代发动机罩前部加强筋板的功能。同时在行人碰撞敏感区域,断开发动机罩里外板的连接,设计成易变形的空腔结构,用于吸收行人碰撞的能量。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综合了考虑了发动机罩前部的刚度需求和行人碰撞性能需求,在发动机罩前部两侧通过增加发动机罩里外板之间的连接来增强发动机罩前部的刚度,在发动机罩前部中间区域行人碰撞比较敏感的地方,断开发动机罩里外板的连接,设计成易变形的空腔结构来满足行人保护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发动机罩里外板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动机罩里外板连接处截面A-A示意图;
图3是发动机罩里外板连接断开处截面B-B示意图;
其中:1-发动机罩外板(11-第一包边面)、2-发动机罩里板(21-连接面、22-空开面、23-第二包边面、24-过渡面)、3-结构胶、4-折边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发动机罩里外板前部连接结构包括发动机罩外板1和发动机罩里板2。
如图1、2所示,发动机罩外板1与发动机罩外板2在前端外缘区域通过第一包边面11与第二包边面23包边连接,第一包边面11与第二包边面23之间涂折边胶4。在发动机罩前端两侧区域,发动机罩里板2的连接面21通过结构胶3与发动机罩外板1连接,提升发动机罩前端发动机罩里外板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发动机罩前端的整体刚度,取代发动机罩加强筋板的功能。连接面21与第二包边面23之间增加过渡面24,用来提高发动机罩里板2的局部刚度。
如图1、3所示,在发动机罩前端中间区域,发动机罩里板2在外板贴合面区域形成一个空开面22,断开与发动机罩外板1的连接,形成一个空腔。当发生行人碰撞时,行人头部撞击在该区域,发动机罩外板下部为空腔,能较容易发生变形,吸收行仍碰撞的能量,降低对行人头部的伤害。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91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尾门门槛结构
- 下一篇:一种农用车用挡泥板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