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创式腕关节镜撑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50037.8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9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扶世杰;曾炎;郭晓光;汪国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曾克 |
地址: | 646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创式 腕关节 撑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创式腕关节镜撑开器。
背景技术
腕关节镜手术是目前治疗腕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术手段之一,在进行腕关节镜手术时往往需要人为的施加外力或使用一些有创的方式牵开腕关节腔隙。这种腕关节镜微创术在临床骨科手术应用广泛,具有微创、手术并发症少、效果良好等优点。
在进行腕关节镜手术检查或者治疗腕关节疾患时,首先需要助手徒手或者使用一些有创的撑开器牵开腕关节腔隙。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徒手牵拉很不方便,由于手术时间有时候较长,有时需要长时间的人工牵拉,比较费力,而且人工牵拉手术视野的暴露有时候并不理想且易受影响;二、传统的有创式腕关节镜撑开器由于有创,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有创操作来撑开腕关节腔;三、在使用有创腕关节镜撑开器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且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四、要求助手具备一定的牵开腕关节的操作经验,否则会造成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多,甚至影响整个手术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无创式腕关节镜撑开器,能够无创、简便、省时、省力地撑开腕关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创式腕关节镜撑开器,包括固定带和撑开杆,所述固定带包括掌部固定带和臂部固定带,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掌部固定带和臂部固定带上;所述支撑杆包括内杆和套管,内杆上设有齿条,支撑杆上设有调节旋钮和锁紧螺栓,调节旋钮连接齿轮,所述支撑杆通过调节旋钮调节内杆伸出长度。
优选的,所述掌部固定带为Y形环状固定带。
优选的,所述掌部固定带为半指手套状。
优选的,所述调节旋钮为内六角调节旋钮。
优选的,所述掌部固定带和臂部固定带内侧表面均覆有防滑层。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数量为至少两个。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无创式腕关节镜撑开器,结构简单、使用简便。在腕关节镜手术时可操作性强,并且能够达到无创的效果,使用内六角扳手撑开腕关节省时省力,方便手术。手术人员首先用手将其掌端戴在患肢手指以及掌部,在腕关节上端戴上固定器,用撑开杆将掌指部与腕上部相连,通过内六角扳手置于撑开杆上的内六角调节旋钮,顺时针方向旋转,将撑开杆延长撑开腕关节,锁紧锁紧螺栓,固定支撑杆长度。反之,撑开后反向旋转内六角扳手则撑开杆缩短,达到关闭的目的。最后可轻松、方便、省力地将腕关节撑开,同时在术中长时间的维持撑开状态,保持手术空间及手术视野的稳定与清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杆、2-掌部固定带、3-臂部固定带、4-内杆、5-套管、6调节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无创式腕关节镜撑开器,包括固定带和撑开杆1,所述固定带包括掌部固定带2和臂部固定带3,支撑杆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掌部固定带2和臂部固定带3上;所述支撑杆1包括内杆4和套管5,内杆4上设有齿条,支撑杆1上设有调节旋钮6和锁紧螺栓,调节旋钮6连接齿轮,所述支撑杆1通过调节旋钮6调节内杆4伸出长度。所述掌部固定带2为Y形环状固定带。所述调节旋钮6为内六角调节旋钮。所述掌部固定带2和臂部固定带3内侧表面均覆有防滑层。所述支撑杆1数量为至少两个。
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无创式腕关节镜撑开器,包括固定带和撑开杆1,所述固定带包括掌部固定带2和臂部固定带3,支撑杆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掌部固定带2和臂部固定带3上;所述支撑杆1包括内杆4和套管5,内杆4上设有齿条,支撑杆1上设有调节旋钮6和锁紧螺栓,调节旋钮6连接齿轮,所述支撑杆1通过调节旋钮6调节内杆4伸出长度。所述调节旋钮6为内六角调节旋钮。所述掌部固定带2和臂部固定带3内侧表面均覆有防滑层。所述支撑杆1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掌部固定带2为半指手套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未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500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区域逆向人群监测报警系统
- 下一篇:改良型多功能自动求救警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