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合式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51373.4 | 申请日: | 2016-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1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唐立鹏;刘曼文;冯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1/0224 | 分类号: | H01L31/0224;H01L31/0203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43205 | 代理人: | 姜芳蕊 |
地址: | 4111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式 三维 沟槽 电极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能物理及天体物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开合式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
背景技术
探测器广泛应用于高能物理、天体物理、航空航天、军事、医学等技术领域,在高能物理及天体物理之中,探测器处于强辐照条件下,因此对探测器本身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抗辐照能力,且漏电流以及全耗尽电压不能太大,对于其体积的大小也有不同的要求。传统的“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是在进行电极刻蚀时不能完全的贯穿整个硅体,使得探测器有一部分不能刻蚀,称该部分为“死区”,“死区”部分的电场较弱,电荷分布不均匀,进而影响探测器的性能;而且“死区”部分在单个探测器中占据20%-30%,如果是做成列阵,则会占据更大的比例。其次,传统的“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只能是在单面进行刻蚀。最后,传统的“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在工作时,粒子也只能是单面入射。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合式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使死区面积最小,工作时粒子能够双面入射,反应更为灵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三维硅探测器只能单面刻蚀,粒子只能单面入射,且存在较大死区,影响探测器探测性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合式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在硅体上贯穿刻蚀后经过扩散掺杂形成开合式沟槽电极、中央电极,开合式沟槽电极环绕于中央电极之外,中央电极接负极,开合式沟槽电极接正极,开合式沟槽电极为存在开口、不连续的圆柱结构;探测器最底端设有二氧化硅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进一步的,所述中央电极为空心的圆柱形,半径是5μm。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电极由铝层和重掺杂硼硅层构成,铝层位于最上层,厚度为1μm;重掺杂硼硅层位于铝层下面,厚度为200μm~500μm。
进一步的,所述开合式沟槽电极为空心圆柱环,开合式沟槽电极的宽度10μm。
进一步的,所述开合式沟槽电极由铝层和重掺杂磷硅层构成,铝层位于最上层,厚度为1μm;重掺杂磷硅层位于铝层下面,厚度为200μm~500μm。
进一步的,所述硅体为p型,硅体由二氧化硅层和轻掺杂硼硅层构成,二氧化硅层位于最上层,厚度为1μm;轻掺杂硼硅层位于二氧化硅层下面,厚度为200μm~500μm。
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硅保护层厚度为1μm。
进一步的,所述开合式沟槽电极开口的内侧弧长为3μm~1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传统的“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中,硅体中心的n+型沟槽和边缘的p+型沟槽是不完全贯穿于整个结构的,结构的底部就有p型硅基体(死区),与传统的“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完全的贯穿于硅体,减少了死区的比例,另外,以圆柱形结构为主,相对于其它结构具有更大的优势,在工作中,电场分布,电势分布等更加的均匀。由于是圆柱形,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与平板电容器十分相似,得出的结果与理论值更加的接近。通过合理的尺寸设计可以使得每个单元在组合成阵列时,每个单元之间没有间隙,从而使得死区面积更小,无电势低区,并且每个单元是独立的不受影响,从而有更好的探测效果。并且探测器在工作中,粒子可以从上下底面同时入射,而传统的“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只能是单面入射,从而粒子探测效率更高,反应更灵敏。在工艺上可以双面刻蚀,传统的三维沟槽只能单面刻蚀,简化了探测器制作工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传统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探测器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合式沟槽电极的俯视图。
图中,1.中央电极,2.沟槽电极,3.硅体,4.p型硅基体,5.二氧化硅保护层,6.开合式沟槽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513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板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封装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