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湖水、地下水互补的蓄水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54846.6 | 申请日: | 2016-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8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廖俊杰;高金芳;严福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田园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40 | 分类号: | E03B3/40;E03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4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湖水 地下水 互补 蓄水 排水系统 | ||
1.一种湖水、地下水互补的蓄水排水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城市内的湖泊(1)和环湖设置在地下的蓄水池(5),所述湖泊(1)和蓄水池(5)之间连通设置有补水流道(2),所述补水流道(2)在湖泊(1)的侧壁的接口处设置有由水泥浇筑而成的进水口(8),所述补水流道(2)包括以进水口(8)为起点的由石子铺成的过滤铺道(21),所述补水流道(2)在湖泊(1)的侧壁上的接口和蓄水池(5)的侧壁上的接口分别在设置在湖泊(1)和蓄水池(5)深度的一半以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水、地下水互补的蓄水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蓄水池(5)包括拼接组合而成的雨水蓄水模块(51)和包裹在雨水蓄水模块(51)外层的具有渗水功能的土工布(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水、地下水互补的蓄水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补水流道(2)上设置有过滤井(3),所述补水流道(2)还包括设置在过滤井(3)与蓄水池(5)之间的蓄水管道(6)以及连通至城市排水管道的分流管(4),所述分流管(4)连通至过滤井(3)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湖水、地下水互补的蓄水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蓄水管道(6)在过滤井(3)上的开口低于补水流道(2)在过滤井(3)上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湖水、地下水互补的蓄水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过滤井(3)的井底设置有与过滤井(3)的井壁间隙配合的淤积桶(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湖水、地下水互补的蓄水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淤积桶(31)上设置有拉耳(32),所述过滤井(3)的井口上设置有将淤积桶(31)拉至地面的提拉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湖水、地下水互补的蓄水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提拉架构包括设置在地面的立架(71),所述井口上设置有固定在立架(71)上的横杆(72),所述横杆(72)上固定有拉动淤积桶(31)上升的绳索(76),所述立架(71)上设置有电机(73),所述横杆(72)受控于电机(7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湖水、地下水互补的蓄水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机(73)的轴上设置有蜗杆(75),所述横杆(72)上设置有与蜗杆(75)配合的涡轮(74)。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湖水、地下水互补的蓄水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过滤井(3)的在地面的井口设置有防止杂物进入过滤井(3)的顶盖(3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水、地下水互补的蓄水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口(8)设置有防止石子漏出的挡罩(11),所述挡罩(11)设置为半球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田园艺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田园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5484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