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装式扩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57038.5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8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周大伟;吴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全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6 | 代理人: | 龙涛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装 式扩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强度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强度拉拔测试仪的扩拔器。
背景技术
混凝土作为最基本的结构工程材料,其发展和应用历史已经近一个世纪,但是对其结构机理和理论模型计算方面的研究并不完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混凝土结构的一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物理量。判断一项建筑工程的结构质量、抗震能力和预期寿命离不开抗压强度这一物理量。
一直以来,测量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最简易、直观和精确的方法是混凝土拉拔试验。该试验的原理和步骤如图1所示:(1)在混凝土的表面钻孔;(2)在已经钻好的孔内切割出一圈环形槽,环形槽的上表面应与混凝土的表面平行;(3)将扩拔器伸进孔内,扩展扩拔器的结构使其卡进环形槽;(4)使用拉拔仪产生定值定向的力拉拔扩拔器,然后根据拉拔力和混凝土破坏情况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现有技术的扩拔器如图1所示,该扩拔器为胀簧式结构,该扩拔器的主体为一圆筒,圆筒表面开长槽后形成瓣形簧片,簧片的端头设置有卡钩。在非工作状态,各瓣形簧片合围成一个圆环。工作状态时,在圆筒的内部插入一根扩胀杆,被撑开的瓣形簧片将端头的卡钩伸入混凝土的环形槽内,再使用拉拔仪拉拔扩拔器即可进行混凝土拉拔试验。这种扩拔器的缺陷在于扩拔器与混凝土之间的传力点在瓣形簧片的卡钩处,当拉拔力与扩拔器中轴线的方向略有偏差的时候,各个卡钩施力不均,很容易造成混凝土局部崩裂,影响最终的试验测量结果。并且这种扩拔器在使用的时候,各个瓣形簧片相对于扩拔器的中轴线呈倾斜状态,各个瓣形簧片与插入扩拔器内部的扩胀杆之间存在很大的径向载荷,很容易造成瓣形簧片的扭曲,使得该扩拔器的使用寿命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扩拔器容易导致混凝土拉拔试验中混凝土局部崩裂,并且扩拔器使用寿命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装式扩拔器,包括四个大扩拔片和四个小扩拔片,四个大扩拔片和四个小扩拔片彼此间隔的有序拼接后形成一个柱状体,所述柱状体的中部有圆柱形通孔,所述柱状体的一端有一圈环形第一凸起;所述四个大扩拔片和四个小扩拔片的形状等同于将所述柱状体按照如下规则分割后所得的零件:(1)在柱状体的圆形端面上选择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线;(2)将两条直径线分别向各自的左右方向偏移固定距离而得到四条偏移线;(3)以四条偏移线为切割线沿着柱状体中轴线方向切割柱状体获得八个零件。所得八个零件仅具有两类形状;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侧面的零件的形状等同于小扩拔片形状,另一类零件的形状等同于大扩拔片的形状。上述这种切割方法仅仅是为了描述大扩拔片和小扩拔片的需要,这种切割方法并不是大扩拔片和小扩拔片的实际生产加工方法。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组装式扩拔器,包括四个大扩拔片和四个小扩拔片,四个大扩拔片和四个小扩拔片彼此间隔的有序拼接后形成一个柱状体,所述柱状体的中部有圆柱形通孔,所述柱状体的一端设置有一圈环形第一凸起,所述柱状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圈环形的第二凸起;所述四个大扩拔片和四个小扩拔片的形状等同于将所述柱状体按照如下规则分割后所得的零件:(1)在柱状体的圆形端面上选择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线;(2)将两条直径线分别向各自的左右方向偏移固定距离而得到四条偏移线;(3)以四条偏移线为切割线沿着柱状体中轴线方向切割柱状体获得八个零件,所得八个零件仅具有两类形状;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侧面的零件的形状等同于小扩拔片形状,另一类零件的形状等同于大扩拔片的形状。上述这种切割方法仅仅是为了描述大扩拔片和小扩拔片的需要,这种切割方法并不是大扩拔片和小扩拔片的实际生产加工方法。本技术方案与前段所述技术方案的区别在于:组装后的扩拔器在上端有了一个台阶式的缩颈,这个缩颈方便扩拔器与拉拔仪连接。
进一步的,前述两种技术方案还包括芯柱,芯柱的外径等于所述柱状体的中部的通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芯柱的一端设置有一圈环形第三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凸起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大扩拔片和小扩拔片的端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全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全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570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