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新型螺旋叶片塔盘的湿法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60959.7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5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严学安;吕璐;严沁晗;赵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电楚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螺旋 叶片 湿法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湿法脱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新型螺旋叶片塔盘的湿法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烟气脱硫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广泛应用的湿法脱硫装置有螺旋塔盘塔、筛板塔、鼓泡塔、文丘里吸收器等;在螺旋塔盘中,大多在螺旋叶片末端设置集液槽,以收集经螺旋甩出的液体,增加气液传质时间,提高气液传质效率。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湿法脱硫装置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集液槽的设计大大减少了螺旋叶片的直径,降低了气体产生螺旋的范围,同时由于塔内溶液中含有Ca2+等易结垢离子,容易造成集液槽堵塞,大大降低传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新型螺旋叶片塔盘的湿法脱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集液槽的设计大大减少了螺旋叶片的直径,降低了气体产生螺旋的范围,同时由于塔内溶液中含有Ca2+等易结垢离子,容易造成集液槽堵塞,大大降低传质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新型螺旋叶片塔盘的湿法脱硫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底部设置有浆池,所述浆池的外部设置有搅拌泵,且浆池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氧化设备,所述塔体内部靠近浆池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块螺旋塔盘,所述第二块螺旋塔盘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块螺旋塔盘,所述第二块螺旋塔盘和第一块螺旋塔盘中央设置有盲板,所述盲板的外侧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侧设置有导流板,所述盘的上方设置有四喷淋层,所述喷淋层的上方设置有的除雾器,所述塔体上位于浆池和喷淋层之间设置有吸收塔入口,所述塔体的最上端设置有吸收塔出口。
优选的,所述盲板直径为至100至300mm。
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为圆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为整板切割、钣金或多叶片组合焊接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块螺旋塔盘与第二块螺旋塔盘的螺旋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螺旋叶片末端采用导流板,可以强化气流的导向作用,同时导流板与塔体之间的距离不同,可使得气体在通过前一块导流板后恰好切向进入下一块导流板,使得气体在经过每块叶片后旋转速度增加20%,大大提高了气液传质效果。
(2)本实用新型能使烟气通过叶片时加速,使其在叶片出口速度达到7~8m/s(空塔速度3~4m/s),提高气液分离效果,提高除尘效果。
(3)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二氧化硫小于35mg/Nm3,烟尘小于5mg/Nm3的超低排放项目的新建或改造。
(4)本实用新型雾滴分离效率可达95%以上,烟囱去除效率可达90%以上,其中PM2.5的去除效率不低于75%。
(5)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燃煤电厂、工业锅炉、化工行业等超低排放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新型螺旋叶片装置的正视图;
图中:1-吸收塔出口、2-除雾器、3-喷淋层、4-第一块螺旋塔盘、5-第二块螺旋塔盘、6-塔体、7-浆池、8-氧化设备、9-搅拌泵、10-吸收塔入口、11-盲板、12-螺旋叶片、13-导流板、14-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新型螺旋叶片塔盘的湿法脱硫装置,包括塔体6,塔体6的底部设置有浆池7,浆池7的外部设置有搅拌泵9,且浆池7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氧化设备8,塔体6内部靠近浆池7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块螺旋塔盘5,第二块螺旋塔盘5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块螺旋塔盘4,第二块螺旋塔盘5和第一块螺旋塔盘4中央设置有盲板11,盲板11的外侧设置有螺旋叶片12,螺旋叶片12的外侧设置有导流板13,第二块螺旋塔盘5和第一块螺旋塔盘4的一侧由支撑梁14固定,第一块螺旋塔盘4的上方设置有四喷淋层3,喷淋层3的上方设置有除雾器2,塔体6上位于浆池7和喷淋层3之间设置有吸收塔入口10,塔体6的最上端设置有吸收塔出口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电楚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电楚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09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