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理实验解剖用手动空气注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62916.2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6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安梅;谢琳琳;张平;姜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敏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A61B16/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34117 | 代理人: | 吴奇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理 实验 解剖 用手 空气 注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理实验解剖用手动空气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解剖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医者都知道在校学习或是工作中都会遇到解剖类实验课或是实验工作,剖开生物的躯体,以研究各器官的组织构造。在解剖时需要向解剖体内注射空气,一般选用手动注射空气和电动注射空气。手动注射则采用的是一般普通注射器,这样注射空气要平凡的从解剖体拔出将注射器内灌入空气后再插入到解剖体内,反复循环,这种手动注射空气费时费力。采用电动注射空气则采用电动注射,电动注射虽然快速,但是空气量人工不好掌握,而且电动注射器的价格昂贵,不利于普遍推广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理实验解剖用手动空气注射装置,使用方便省时省力,进气量容易掌控,制造简单,价格低,适合推广使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生理实验解剖用手动空气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和活塞拉杆,所述套筒上设有圆锥形前端和出气管,圆锥形前端上设有一组内进气口,在圆锥形前端外设有圆锥形外罩,圆锥形外罩上设有与内进气口对应的外进气口,所述套筒筒壁上设有备用内进气口,备用内进气口外设有圆柱形外罩,圆柱形外罩上设有与备用内进气口对应的备用外进气口,圆柱形外罩两侧设有卡件与套筒转动连接。需要进气量大时可以将备用内进气口和备用外进气口对应,不需要时则可以将其错开关闭。
所述活塞拉杆包括连接杆、手柄和活塞轮,所述连接杆截面为三角形。活塞拉杆的稳定性强。
圆锥形前端上设有一组内进气口,一组为两个或四个。可以根据进气量的需要设计进气口。
所述套筒转动卡设于圆锥形外罩内。套筒可以在圆锥形外罩转动,当进气装置需要进气时就将圆锥形外罩上的外进气口与内进气口对应,反之,则将圆锥形外罩外进气口与内进气口转动错开。
所述出气管前端为圆锥形。方便插入到解剖体内。
所述的套筒口为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理实验解剖用手动空气注射装置,使用方便,不需要将其从解剖体上拔出灌入空气,使用省时省力,同时,可以方便掌控进气量,适合广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拉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生理实验解剖用手动空气注射装置,包括套筒1和活塞拉杆2,套筒1上设有圆锥形前端3 和出气管6,圆锥形前端3上设有一组内进气口31,在圆锥形前端3 外设有圆锥形外罩4,圆锥形外罩4上设有与内进气口31对应的外进气口41,所述套筒1筒壁上设有备用内进气口11,备用内进气口11外设有圆柱形外罩5,圆柱形外罩5上设有与备用内进气口11对应的备用外进气口51,圆柱形外罩5两侧设有卡件52与套筒1转动连接。
活塞拉杆2包括连接杆22、手柄21和活塞轮23,连接杆22截面为三角形。
圆锥形前端3上设有一组内进气口31,一组为两个或四个。
套筒1转动卡设于圆锥形外罩4内。
出气管6前端为圆锥形。
套筒1口为圆弧形。
进气时,将内进气口31外与进气口41对应,拉动活塞拉杆2,当进气量满足时,转动圆锥形外罩41,将内进气口31外与进气口41错开,将出气管6插入到解剖体内,推动活塞拉杆2,再次需要进气时,只需要再次转动圆锥形外罩41,将内进气口31外与进气口41对应则可,不需要将出气管6拔出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敏,未经张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29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