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刺厚唇鱼孵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66110.0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3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秦志清;樊海平;薛凌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吴志龙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刺厚唇鱼 孵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刺厚唇鱼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鱼苗的孵化是鱼类繁育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孵化装置的主要评价指标是鱼苗的孵化率,技术上一般要求操作简便、溶氧量充足,以达到高孵化率的目的。目前还没有一种专门针对厚唇鱼属鱼类的孵化装置,基本是沿用传统的孵化装置,但并不适用于厚唇鱼属鱼类的繁育生产,其缺点主要表现为受精卵易堆积,使受精卵的局部孵化密度过高,易造成受精卵缺氧死亡,从而导致其孵化率偏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的厚唇鱼属鱼类的繁育生产装置受精卵易堆积,使受精卵的局部孵化密度过高,易造成受精卵缺氧死亡,从而导致其孵化率偏低的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半刺厚唇鱼孵化装置,包括置于水中的孵化网箱,所述孵化网箱由支撑框架及覆于支撑框架周侧的网片构成,所述孵化网箱上表面为开口,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纵向设置的支撑立杆以及位于支撑立杆下方沉入水中的横向框架,所述孵化网箱内设有浮于水面的孵化框,所述孵化框包括孵化框框架及固定于孵化框框架上表面的孵化网。
进一步的,所述孵化网箱上表面遮蔽有遮阳网,所述遮阳网与孵化框的距离为20~30 cm。
进一步的,所述孵化框框架为中空结构,所述孵化框框架的孵化网为六角网眼,六角网眼的内切圆直径为2.5 mm。
进一步的,孵化框框架长为1.5~1.8 m,宽为1~1.2 m,所述孵化框框架由多个直径为25 mm的圆管固定连接构成。
进一步的,孵化网箱长为6~10 m,宽为1~1.2 m,高为0.4~0.6 m。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半刺厚唇鱼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杆上设有线孔,所述遮阳网周侧经绑绳穿过支撑立杆的线孔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孵化网箱内的孵化框设有多个,所述各个孵化框框架前后端分别设置有能相互配合的套管与套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孵化框是漂浮于水面上且具有孵化网,在半刺厚唇鱼繁育生产时,即可将吸水膨胀后的受精卵均匀布置于孵化框上进行孵化。由于每粒受精卵有相对独立的孵化空间、互不干扰,极大地提高了受精卵的孵化率;其次受精卵离水面距离近,可确保受精卵孵化时溶氧充足,解决了受精卵孵化过程中缺氧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孵化网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孵化网箱的横向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孵化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孵化框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孵化装置位置布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固定结构的孵化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孵化网箱,110-支撑框架,120-网片,110-支撑框架,111-立杆,112-横向框架,20-孵化框,210-孵化框框架,220-孵化网,30-遮阳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半刺厚唇鱼孵化装置,包括置于水中的孵化网箱10,一般地使用时孵化网箱10置于养殖水池内,所述孵化网箱10由支撑框架110及覆于支撑框架周侧的网片120构成,所述孵化网箱10上表面为开口,所述支撑框架110包括纵向设置的支撑立杆以及位于支撑立杆111下方沉入水中的横向框架112。
本实施例中,横向框架112由Φ20的PVC管拼接制成,其长度和宽度与孵化网箱一致,目横向框架112沉入底部,目的在于将底部覆于横向框架112的网片120充分支撑平整,避免出膜仔鱼堆积而缺氧,易于观察;横向框架112的4个角用60目网片封闭,可防止出膜仔鱼钻入管内。当然实际应用中横向框架112可以由其他材质制造。
所述孵化网箱10内设有浮于水面的孵化框20,所述孵化框20包括孵化框框架210及固定于孵化框框架上表面的孵化网220。本实施例中,所述孵化框框架为中空结构,所述孵化框框架的孵化网为六角网眼,六角网眼的内切圆直径为2.5 mm,孵化框框架长为1.5~1.8 m,宽为1~1.2 m,所述孵化框框架210由多个直径为25 mm的圆管固定连接构成,孵化网箱长为6~10 m,宽为1~1.2 m,高为0.4~0.6 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61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虎斑乌贼育苗用的附卵基
- 下一篇:一种多层螺蛳繁殖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