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67446.9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2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晓东 |
主分类号: | H02K3/48 | 分类号: | H02K3/48;H02K5/16;H02K1/16;H02K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永磁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感应永磁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然而,由于燃油汽车的使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现有技术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充电来获取驱动能源,充电桩的数量有限,且充电时间长,充电时无法使用车辆是新能源汽车面对的最大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双感应永磁电机,一套定子绕组同时和两个永久磁场发生电磁感应,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机空间的利用率和电磁感应效果,近而大大地提高了电机的功率体积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感应永磁电机,包括转轴支架、复式磁极、铁心绕组、定位钉轴、螺母、螺钉、内极磁钢、内气隙磁场、内绕组边、外绕组边、外气隙磁场及外极磁钢;所述的转轴支架通过所述的定位钉轴及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铁心绕组上,形成电机定子结构;所述的转轴支架通过所述的螺钉与所述的复式磁极固定连接,构成电机转子结构;所述的内极磁钢及外极磁钢分别粘结在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的钢轭上,所述的内极磁钢与所述的铁心绕组的铁心磁耦合形成所述的内气隙磁场,所述的外极磁钢与所述的铁心绕组的铁心磁耦合形成所述的外气隙磁场;所述的内绕组边设置在所述的内气隙磁场的内侧,所述的内气隙磁场作用于所述的内绕组边;所述的外绕组边设置在所述的外气隙磁场的内侧,所述的外气隙磁场作用于所述的外绕组边;所述的铁心绕组由铁心体、绝缘骨架及绕组线圈构成;所述的铁心体是用硅钢片冲裁扣铆或焊接成的一个整体,在所述的铁心体的内、外圆上的等分半径方向设有数量相等成对的同方位的槽形,所述的绕组线圈通过所述的绝缘骨架安装在所述的铁心体的槽形中。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铁心绕组为同心式绕组。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转轴支架包括架座、轴承压盖、螺钉、孔衬套、轴衬套、两个球轴承、弹性轴挡圈及传动轴;所述的两个球轴承将所述的转轴支架分隔成两部分,位于外圈的所述的球轴承为固定体并与所述的铁心绕组适配安装,位于内圈的所述的球轴承为转动提并与所述的复式磁极适配安装;所述的传动轴通过所述的弹性轴挡圈同轴安装在所述的两个球轴承内,所述的孔衬套及轴衬套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两个球轴承之间;所述的轴承压盖通过所述的螺钉罩盖在所述的两个球轴承上,所述的轴承压盖安装在所述的架座上。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架座上间隔设有三个扇形凸台,作为安装所述的铁心绕组的支点。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复式磁极由钢轭盘、内极磁钢和外极磁钢组成,通过胶粘剂分别将所述的内极磁钢及外极磁钢与所述的钢轭盘粘接为一体,且所述的钢轭盘包括单件体和装配体两种结构。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内极磁钢及外极磁钢为分瓣式磁瓦结构或整体式磁环型结构。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内极磁钢及外极磁钢为极对数P=5的10极结构。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铁心体上设有多个均布的虚槽位不开槽,所述的虚槽位的个数为3的倍数。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铁心体上的槽形为平底槽或弧底槽或开口槽或半开口槽。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绝缘骨架有高强度绝缘塑料模压而成。
本实用新型电机功率体积比大,制造成本低,推广应用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电机构简单,零部件少,节材节能、省时省力,推广应用能降低现有社会资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侧剖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转轴支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转轴支架的侧剖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复式磁极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复式磁极的侧剖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铁心绕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铁心绕组的侧剖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开口槽形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半开口槽形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晓东,未经吴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74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仪表步进电机免焊接线圈
- 下一篇:三轮车电机内定子绝缘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