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炸机的起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69334.7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1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坤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南川区陈吉旺福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1B5/08 | 分类号: | A21B5/08 |
代理公司: | 德州市天科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0 | 代理人: | 王永建 |
地址: | 408400 重庆市巴南区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炸 起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炸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油炸机起锅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油炸机中,多将油炸食品直接放入油锅内油炸,并由人工从油锅中捞出,在捞出时因为油热,油炸食品在油锅内比较分散,所以在捞出时不容易捞净,如果没有捞净,将油炸食品炸制时间过长,将会增加油脂中二噁英的含量,会影响人体健康。另外在将油炸食品从油锅中捞出时,工人往往需要将漏勺在油锅上方停留一段时间,将油炸食品中多余的油脂漏出,再将油炸食品放置在包装平台上,因在油炸的过程中温度高,油烟大,这不仅增大了工人的劳动量,也对工人的健康不利,并且工人很容易被热油烫伤。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炸机起锅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油炸机起锅时不宜捞净,在将油炸食品中多余油脂排出时工作量大、容易烫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炸机的起锅装置,包括:油锅、机架、漏油体、轴承座、电机、辅助支撑控制装置;所述漏油体的底壁上设置有漏孔,所述漏油体设置在所述油锅内,所述漏油体的右侧设置有与所述漏油体一体的转轴,所述转轴通过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能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辅助支撑控制装置包括拉杆、滑块、导轨、两限位挡块,所述拉杆一端与所述漏油体铰接,所述导轨沿左右方向延伸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另一端与所述滑块铰接,所述滑块能沿所述导轨往复运动,所述两限位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导轨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辅助支撑控制装置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漏油体的前、后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漏油体的侧壁上也设置有漏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上设置有制动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所述电机定时启闭的时间拨码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限位挡块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电机启闭的行程开关。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油炸机的起锅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漏油体设置在油锅内,因漏油体底部设置有漏孔,所以高温油可以进入漏油体内对油炸食品进行油炸,待油炸过程结束后,开启电机,漏油体以转轴为旋转中心缓慢转动,待漏油体高出油面后,多余的油脂流回油锅,继续缓慢转动漏油体,直至拉杆抵紧右侧的限位挡块,漏油体在重力和拉力作用下平衡,此时油炸食品翻倒到后续的包装工作台上,反转电机使漏油体重新回到油锅内,滑块顶紧左侧的限位挡块,可对漏油体进行支撑,漏油体在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下保持平衡,即可以开始下一轮的油炸工作。在本操作过程因油炸过程在漏油体中进行,所以油炸食品可以全部被捞出,确保油脂不会因过度油炸而使二噁英含量增加,另外本实用新型无需人工将多余油脂排回油锅及翻倒至包装工作台,所以大大减少了工人工作量,减小了工人被烫伤的风险。电机上还可以设置制动器,在漏油体高出油面后负载制动电机,确保多余油脂有充分的时间漏回油锅,也可以设置时间拨码器来控制电机定时启闭,灵活设置漏油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机架2、导轨
3、辅助支撑控制装置 31、限位挡块
32、滑块33、拉杆
4、齿轮副 5、油锅
6、漏油体 7、轴承座
8、电机 5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南川区陈吉旺福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南川区陈吉旺福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9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