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1606.7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7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良;连忠福;魏少辉;马航;徐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华盛联合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57/00 | 分类号: | F16D57/00;F16D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力缓速器 壳体 二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
背景技术
液力缓速器又称液力减速装置。汽车在下长坡时使用排气制动,虽然能收到良好的制动效果,但对于吨位较大的重型车辆来说,采用排气制动效果是有限的。因此,对装有液力机械传动的重型车辆都装有液力减速缓速器。
液力缓速器是大型货车用的减速器,其通过油液的搅动,将传动轴的动能转换成油液的内能,从而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散热,达到缓速效果。当油箱内的油液通过高压空气压入工作腔时则液为缓速器工作,当油箱内的高压空气排出时油液回流至油箱内液力缓速器停止工作,而现有技术的液力缓速器用的油箱,当油液不足时,将会使部分空气漏至工作腔内,影响液力缓速器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采用横向交错排列而成,迎气面采用锐角小圆弧设计,背气面采用大圆弧曲面式设计,该种设计有利于缓速器回收部分缓速器介质油所产生的油蒸气,减少了介质油的蒸发,提高了缓速器使用时间和工作效率,在工作时气体进入缓速器的速度,提高缓速器开启时间。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液力缓速器壳体包括了工作腔和储油室,工作腔采用圆弧形设计,储油室采用矩形设置,二次收油结构设置于储油室内,为倒Y型通道结构,一端与工作腔相连,另外两端与储油室壳体相连,倒Y型通道结构的交汇处开设有向内圆孔。
其中,工作腔内部设置有两阶平台,二次收油结构与工作腔内的第二阶平台采用通道相连,与储油室壳体相连的通道两端分别采用向内开口和向外开口设计。
其中,工作腔上还设置有进气气道结构和排气气道结构,进气气道结构为单侧封闭、一侧开口的1/4圆弧槽结构,排气气道结构为两侧封闭的1/4圆弧槽结构。
其中,进气气道结构和排气气道结构内均设置有若干壳体连接孔和导流台,导流台设置于两组壳体连接孔之间。
其中,液力缓速器壳体工作腔外表面采用圆形辐射状设置有若干的加强筋,液力缓速器储油室内采用横向排列设置有若干垂直相连的加强筋。
其中,液力缓速器壳体工作腔采用半球状壁厚均为5mm至6.5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优化设计,采用横向交错排列而成,迎气面采用锐角小圆弧设计,背气面采用大圆弧曲面式设计,该种设计有利于缓速器回收部分缓速器介质油所产生的油蒸气,减少了介质油的蒸发,提高了缓速器使用时间和工作效率,在工作时气体进入缓速器的速度,提高缓速器开启时间。
2.经过合理设计的二次收油结构采用封闭通道设计,从结构上起到了与加强筋相同的作用,增加壳体使用性能和疲劳强度,减少了安全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人民的人生安全和物质安装。
3.通过二次收油结构将缓速器器介质油在高温时产生的油蒸气进行了90%以上的回收,通过试验数据可知,没有二次收油结构,汽车在行驶6至8万公里,因介质油蒸发缓速器就失去制动功能,当设置有二次收油结构后,汽车可以行驶至15万公里以上,行驶公里数提高了一倍以上,大提高了缓速器使用性能,减少了缓速器的换油次数和换油时间,增加了工作效率,同时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工作腔,2:储油室,3:排气气道,4:进气气道,5:壳体连接孔,6:导流台,7:加强筋,8:二次收油结构,9:第二阶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力缓速器壳体二次收油结构,液力缓速器壳体包括了工作腔1和储油室2,工作腔1采用圆弧形设计,储油室2采用矩形设置,二次收油结构8设置于储油室2内,为倒Y型通道结构,一端与工作腔1相连,另外两端与储油室2壳体相连,倒Y型通道结构的交汇处开设有向内圆孔。
其中,工作腔1内部设置有两阶平台,二次收油结构8与工作腔1内的第二阶平台9采用通道相连,与储油室2壳体相连的通道两端分别采用向内开口和向外开口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华盛联合制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华盛联合制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1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流无刷电机
- 下一篇:一种空心杯永磁直流微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