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加工多筋类零件的真空吸附铣切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1753.4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6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杜红;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工 多筋类 零件 真空 吸附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飞机零件生产制造领域,针对飞机零件生产中所使用的工装夹具,具体是一种多筋类零件真空吸附铣切夹具。
背景技术
在飞机零件中,有许多的薄壁件,如飞机后梁,飞机翼肋等。如图1所示,这些零件大而薄,为增强零件刚性,在零件腹板上会设置许多立筋。这些零件在机械加工中,需要大面积均匀夹紧。在生产中,通常采用真空吸力来夹紧零件,使吸力均匀的作用在整个吸附面上。
由于腹板一侧设有许多的立筋,使得产品零件的吸附面被分割成了许多小块的区域。工装夹具为了避让产品零件的立筋,开设了许多的立筋槽,将工装定位面也分割成了许多的小块。每一小块区域都要分别被密封。按照通常的设计方法,对于每一列小块定位面都要在工装的侧面设置管接头,来实现抽气作用。这样,不仅需要安放大量管接头,而且要制造很长的抽气孔。受制造技术所限,抽气孔长度只能加工到700毫米以内,如果超过700毫米,就得在工装的两个侧面分别制造抽气孔,这就需要设置成倍多的管接头。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使管接头分布密集,不好排布,工装显得复杂啰嗦,而且使得工装制造繁琐。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飞机生产现场的需求和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筋类零件真空吸附方法和铣切夹具。
一种用于加工多筋类零件的真空吸附铣切夹具,其特征在于,该铣切夹具的本体是一个平板,在铣切夹具本体的上表面设有与多筋类零件的立筋匹配的立筋槽,在立筋槽围成的定位块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吸附槽,在铣切夹具本体的下表面上设有一个与上述零件匹配的下陷腔,有一个盖板将该下陷腔密封,在下陷腔的底部设有多个与铣切夹具本体上表面吸附槽连通的吸附孔,另有一个连通下陷腔的抽气孔设在铣切夹具本体的侧面。
使用时,只需用真空胶管将上述抽气孔与外部抽气泵连接,就可实现对多筋类零件的真空吸附,进行铣切加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一种多筋类零件真空吸附铣切夹具,使工装夹具结构简化,使用方便,工装制造简单,缩短了夹具制造周期和零件生产周期,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飞机的多筋类零件结构示意
图2为本申请的用于加工多筋类零件的真空吸附铣切夹具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铣切夹具的上表面示意
图4为铣切夹具的下表面和局部剖视示意
图5为铣切夹具的下表面外形示意
图中编号说明:1零件、2立筋、3吸附面、4铣切夹具、5立筋槽、6定位面、7吸附孔、8吸附槽、9盖板、10抽气孔、11下陷腔、12密封条、13真空管、14紧固、15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实施例选用飞机的一个多筋类零件,在零件1上有纵横交错的立筋2,由立筋2将零件的吸附面3分割成多个方格,针对这样的零件,本申请提供的的真空吸附铣切夹具4如图所示,该铣切夹具4的本体是一个平板,在铣切夹具本体的上表面设有与多筋类零件的立筋匹配的立筋槽5,在立筋槽5围成的定位面6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吸附槽8,在铣切夹具4本体的下表面上设有一个与上述零件匹配的下陷腔11,实施中该下陷腔根据零件的大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为了增加铣切夹具的强度,把下陷腔做成两个或者三个,对每一个下陷腔11分别有一个对应的盖板9将该下陷腔密封,在下陷腔11的底部设有多个与铣切夹具本体上表面吸附槽8连通的吸附孔7,另有一个抽气孔10通过铣切夹具本体的侧面与该下陷腔11连通。实施中,下陷腔的周边有镶嵌盖板的台阶15,在台阶15和盖板之间最好增加密封条12以保证下陷腔的密封性。
实施中,在铣切夹具的上表面,由立筋槽5围成的每一个定位面6上都有一个将吸附槽8与下陷腔11连通的吸附孔7。以保证对零件1的均衡吸附。
使用时,将零件1的立筋2嵌入对应的立筋槽5内,使零件的吸附面2贴在铣切夹具的定位面上,通过真空管13将上述抽气孔10与外部抽气泵连接,在外部抽气泵的作用下,下陷腔11变成一个负压腔,再通过与下陷腔连通的吸附孔7和吸附槽8实现对多筋类零件吸附面的真空吸附,进行铣切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分公司,未经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17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