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静音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3357.5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8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长安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7/38 | 分类号: | E05B77/38;E05B81/06;E05B81/3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3115 | 代理人: | 周大伟 |
地址: | 07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静音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锁技术领域,涉及汽车用门锁,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静音门锁。
背景技术
汽车门锁包括车门中的锁本体和车体上的锁杆,车门中还设置有与锁本体相连的执行器,乘员通过车门外的把手或者车门内的扣手牵引执行器打开门锁,在汽车的日常使用中,锁车和解锁过程中都会伴随噪音,在汽车对外部隔音处理技术日渐成熟的情况下,汽车门锁的噪音已经成为影响车内乘坐感受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汽车用门锁进行静音方面的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汽车用的静音门锁,该门锁使用缓冲块对锁体的行程进行限制,驱动执行器的传动机构简化为蜗轮蜗杆传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门锁中各种结构发生撞击的次数,降低了门锁动作时的声音,改善了乘车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用静音门锁,该门锁包括车门中的支架板、锁体、棘爪以及车架上的锁杆,支架板上设置有可容锁杆进出的通道,锁体和棘爪分别借助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安装于支架板端面上,锁体借助第一限位轴具有旋转自由度并借助棘爪进行限位,棘爪借助第二限位轴安装在支架板端面上并具有旋转自由度,在支架板端面上还设置有棘爪的操作单元,操作单元通过执行器与车门把手相连,操作单元外部设置有外壳,操作单元包括电机及与其输出端相连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出轴与第二限位轴相连,执行器末端设置有齿条,齿条与传动机构输出端形成啮合传动,关键点是,所述的支架板端面上安装有缓冲块,缓冲块位于锁体锁紧位置的后端且与锁体位于同一平面内,缓冲块外轮廓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锁体在与缓冲块相对应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的锁体与缓冲块配合形成静音锁紧结构。
所述的传动机构为蜗轮蜗杆传动,蜗轮的轴与第二限位轴相连,蜗杆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蜗轮的轴上增设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
所述的外壳与支架板之间为卡扣连接,外壳设置为与操作单元外轮廓互补的形状。
所述的支架板上设置有电机和门状态信号集成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向外突出的弧形的缓冲块对带有凹槽的锁体进行限位,不仅避免了锁体与锁杆之间的剧烈碰撞,而且缓冲块与锁体之间的接触为凹槽内部的接触,避免了两个平面撞击的情况,撞击的能量中一部分能够在凹槽内部消除,散发到外部的声音较小,此外,将现有的操作单元中的传动单元由多级齿轮传动改进为蜗轮蜗杆传动,减少传动级数,减少了传动过程中各个部件撞击的产生次数,而且蜗轮蜗杆接触时不是齿面正面撞击而且侧面撞击,有助于降低噪音,最终达到改善汽车乘员乘坐感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附图中,1、支架板,2、锁体,3、棘爪,4、通道,5、第一限位轴,6、第二限位轴,7、锁杆,8、执行器,9、外壳,10、电机,12、齿条,13、缓冲块,14、蜗轮,15、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静音门锁,该门锁包括车门中的支架板1、锁体2、棘爪3以及车架上的锁杆7,支架板1上设置有可容锁杆7进出的通道4,锁体2和棘爪3分别借助第一限位轴5和第二限位轴6安装于支架板1端面上,锁体2借助第一限位轴5具有旋转自由度并借助棘爪3进行限位,棘爪3借助第二限位轴6安装在支架板1端面上并具有旋转自由度,在支架板1端面上还设置有棘爪3的操作单元,操作单元通过执行器8与车门把手相连,操作单元外部设置有外壳9,操作单元包括电机10及与其输出端相连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出轴与第二限位轴6相连,执行器8末端设置有齿条12,齿条12与传动机构输出端形成啮合传动,支架板1端面上安装有缓冲块13,缓冲块13位于锁体2锁紧位置的后端且与锁体2位于同一平面内,缓冲块13外轮廓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锁体2在与缓冲块13相对应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的锁体2与缓冲块13配合形成静音锁紧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长安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保定长安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33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