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成像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4810.4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0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林肖怡;兰宾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52334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像 光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成像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像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对应用于这类产品光学系统的需求日渐提高。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为感光耦合元件CCD或者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且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像素尺寸缩小,光学系统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同时为了更好的拍摄效果,更多的拍摄细节,人们对光圈及视场角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传统搭载于高像素电子装置上的光学系统,多采用四片式透镜结构为主,其镜片形状配置导致通光量降低且视场角受限;且镜片弯曲过大而发生成型不良;虽然部分五片式结构可以满足大光圈及高解析的需求,但屈折力过强使得敏感度过高,光线角度变化太大而造成面反射等问题,且增加了制造成本。
因此怎样在高像素大光圈的前提下拍摄到更多的细节、更大的视野范围一直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光学系统,在满足高像素大光圈的同时具有更大的视场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成像光学系统,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光轴区域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光轴区域为凹面,像侧表面于光轴区域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光轴区域及圆周区域为凹面,像侧表面于光轴区域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光轴区域为凸面,像侧表面于光轴区域为凹面,其物侧表面或/和像侧表面至少存在一个反曲点;
并满足以下关系式:
0.8≤Y/f≤1.0;
0.4≤f/f12≤0.83;
-7.5≤(R4+R5)/(R4-R5)≤-1.2;
其中,R4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5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f表示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焦距,f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组合焦距,Y表示位于所述第四透镜像侧的感光面光接收区域的半对角线长。
优选的,满足以下关系式:0.1≤f/f3+f/f4≤0.6;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
优选的,满足以下关系式:0.5≤f3/f1≤4.0;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
优选的,满足以下关系式:1.3≤T12/(T23+T34)≤1.9;其中,T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表示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表示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优选的,满足以下关系式:0.4≤CT2/CT4≤1.0;其中,CT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优选的,满足以下关系式:2.0≤ALT/CT2≤7.1;其中,CT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ALT表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总和。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设置有光圈。在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设置有红外滤光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48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