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现地面防漏水的组合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5079.7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1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良;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杰良 |
主分类号: | E04F15/18 | 分类号: | E04F15/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8 | 代理人: | 童海霓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地面 漏水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建筑物防漏水施工处理,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实现地面防漏水的组合件。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有的房屋、大厦、住宅、写字楼等建筑都以多层、高层为主,无论是混砖、钢混、钢结构等结构建造,都需要解决最大的基本问题:防漏水。
而房屋、大厦、住宅、写字楼每层的地面如何实现长久防漏,是目前较难解决的问题。在每层地面,特别是用水区域,如卫生间、厨房、阳台等,都是涉漏的重点区域,如果发生漏水现象,则给上下楼间的用户都带来极大的不便。
现有的防漏的方式,普遍是在地面上涂刷防水油或者防水剂,而钢混、钢结构建筑的楼层的楼板避免不了会出现问题,如果楼板出现裂隙等问题时,则地面表面涂刷防水油或者防水剂形成的防水层,则等同失效,漏水现象就会产生。而现有涂刷防水油或者防水剂的方式耗时耗力,同时不环保,效果又不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防漏水效果显著、施工方便、耐用等优点的实现地面防漏水的组合件。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实现地面防漏水的组合件,包括由防水材料制作的若干外地底板或/和内地底板,外地底板或/和内地底板形成防漏水区,外地底板的一面或者两面或者三面与墙壁接触,内地底板的四周分别与外地底板一边或者两边或者多边接触,在外地底板与内地底板相接触的边形成凸起接口,在相邻外地底板和内地底板之间相接触的边也形成凸起接口,在相邻接触的凸起接口的上下端分别安装上密封条和下密封条,外地底板与墙壁接触的边形成堵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接口、上密封条和下密封条都是窄入口,入口处细,内腔大。
进一步地,所述内地底板和外地底板上分别设有用于地面凹凸明显较大的地方放置填充物料的填充口。
进一步地,所述内地底板和外地底板上分别设有灌进混合浆料实现地底板固定与平整的灌浆孔。
进一步地,所述地面空间铺设若干块可以连接在一起的外地底板或/和内地底板时,各地底板之间通过密封条或者粘合剂或者热熔方式实现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地底板的底面或者表面设有加强筋,或者地底板的底面和表面分别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在地底板上设与外部管道连通的进水口或者排水口或者排污口,进水口或者排水口或者排污口连接外管道时通过密封的结构实现防漏水。
进一步地,所述堵水口高出预算地面1-20cm。
进一步地,在地底板的表面铺设地砖或者地面面板,地砖通过水泥混合浆固定在地底板上,地面面板通过相配合连接结构与地底板固定连接,地面面板与地底板之间的空隙通过灌浆方式实现最后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地底板可以由金属、塑料、纤维、玻璃、陶瓷、合成树脂材料制作而成,也可以是金属、塑料、纤维、玻璃、陶瓷、合成树脂相互之间两种或者多种混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实现地面防漏水的组合件可以实现地面的防漏水,做起来方便快捷,耐用又防漏水,而且成本不高,无毒、无味又实用,本实用新型方法采用可回收的环保产品和用料。本实用新型实现地面防漏水的组合件施工周期是传统1/5至1/3,且又没有施工费料。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现地面防漏水的组合件的实施例一两外地底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现地面防漏水的组合件的内地底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现地面防漏水的组合件的实施例二外地底板和内地底板相配合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由两块地底板形成防漏水区
如图1-2,一种实现地面防漏水的组合件,包括由防水材料制作的两块外地底板11,两块外地底板11拼合而成形成防漏水区,外地底板11三面与墙壁接触,在两外地底板11相接触的边形成凸起接口17,在相触的凸起接口17的上下端分别安装上密封条18和下密封条19,外地底板11与墙壁接触的边形成堵水口12。
如图1-2所示,所述凸起接口17、上密封条18和下密封条19都是窄入口,入口处细,内腔大。
实施例二,由多块地底板形成防漏水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杰良,未经陈杰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50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编织线材
- 下一篇:一种具有悬挂结构的架空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