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77490.8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3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姜必武;陈武;华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及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产品的逐渐普及,用户对产品越来越挑剔,对产品的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希望终端产品边框要求越来越窄,越来越轻,尺寸也越来越大,且成本不变(或者是降低成本),因此,在现有技术中,设置在终端中的背光模组的铁框渐渐被取消,仅仅使用胶框来固定光学膜片,然而,正是因为取消了铁框,LED光源可视区域变小,使得用户的体验效果也将受到影响,同时在背光模组的胶框中的光源端灯槽中的LED灯条的散热也很难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散出,导致光源端发热严重,影响背光模组的使用状态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用胶铁框来固定膜片时,导致可视区域较小、散热性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包括LED灯条、光学膜片组、框体、导光板、以及贴附于框体与导光板之间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通过背胶贴附于所述导光板背面,所述导光板在入光端延伸形成多个均匀排列的凸起部,相邻凸起部之间形成一容置槽,所述LED灯条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位于所述框体的容置空间内由下至上依次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组。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在入光端两角各设有一防止位移的卡位。
进一步的,所述卡位与所述凸起部的高度差为0.15mm至0.35mm。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膜片组设置于导光板出光面,由扩散膜、增光膜和遮光胶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胶上方通过单面胶贴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由不锈钢、不锈铁或铝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通过在具有金属框体的背光模组中,将LED灯条设置于导光板容置槽内,有效扩大LED整面视区的显示效果,提高画面的显示质量,同时由于没有胶框结构,可省去胶框成型和组装的工艺流程,节约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在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导光板在入光端延伸形成多个均匀排列的凸起部,相邻凸起部之间形成一容置槽,所述LED灯条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通过该容纳槽的设置去掉胶框,背光模组的LED显示区域增大,散热效果得到保证,对于长时间使用该背光模组的终端的使用寿命也增长,另外,也简化了背光模组的装配工序,节省了劳动资源,为生产商降低了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LED灯条10、光学膜片组20、框体30、导光板50、以及贴附于框体30与导光板50之间的反射膜6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60通过背胶贴附于所述导光板50背面,该导光板50在入光端延伸形成多个均匀排列的凸起部51,相邻凸起部51之间形成一容置槽52,LED灯条10设置于该容置槽52内,该容置槽52为矩形,但不限于此,其形状根据所应用的产品进行调整,该导光板50的凸起部51与容置槽52为一体成型制成,工艺简单,可有效控制成本。位于所述框体30的容置空间内由下至上依次放置的反射膜60、导光板50和光学膜片组20,该光学膜片组20设置于导光板50出光面,由扩散膜21、增光膜22和遮光胶23组成。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去掉胶框,胶框结构由导光板50替代,直接由框体30包住导光板50,导光板50在出光端面可以在向外进行延伸一定空间,其中,遮光胶23通过单面胶40贴附固定,避免框体30与导光板50之间的漏光,同时可解决导光板角落和边缘反光亮线引起的视觉效果不良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774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电叶片的延迟分离尾缘
- 下一篇:伸缩门双电机限位检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