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料管定位组件及宝石元件的旋扩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0211.3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7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期桃;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5/00 | 分类号: | B28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 代理人: | 熊万里 |
地址: | 4007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组件 宝石 元件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料管定位组件及宝石元件的旋扩工装。
背景技术
在加工一些孔径公差小且内孔表面要求高的产品时,常采用旋转扩孔加工,简称“旋扩”。加工前需要解决料管(容纳产品的空管)和产品的定位及夹紧。通常采用图1所示的旋转扩孔工装,确保料管1(产品5)定位准确。宝石元件产品5旋扩前,料管1(产品5)定位装夹方法是:一组产品5穿在一根直径比产品5孔径略小的钢丝4上,然后钢丝4穿过料管1两端的顶芯2,顶芯2孔与钢丝4小间隙配合;顶芯2外圆与料管1孔小间隙配合,保证料管1(产品5)中心和钢丝4中心重合,通过在料管1内注入熔化的锡合金3,将产品5和钢丝4完全覆盖包裹在内,待锡合金3降温凝固后,退出钢丝4,完成旋扩前的产品定位装夹。但是,这种装夹方式有两大缺点:
1、顶芯和料管间有配合间隙,导致料管的定位误差较大;
2、旋扩加工完成后,顶芯和产品的孔径会一起被扩大,在加工下一车时,必须更换新的顶芯,这样,大批量加工时,操作不方便,而且顶芯用量大会明显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管定位组件,便于宝石元件的装夹定位和旋扩加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料管定位组件,用于定位带外锥的料管,包括定位套和定位座,所述定位座沿轴向将定位套压在料管上,且所述定位套端部设有与料管配合的内锥面,所述定位座中心开设有通孔,定位座内端设置有连接头,该连接头伸入所述定位套,所述定位座外端开设有用于安装顶芯的安装孔。
由于旋扩料管在机床上是用料管两端的外锥面定位的,因此,为保证料管的定位精度,要求加工基准和定位基准统一,通过带内锥面的定位组件,来保证料管和产品定位准确。同时,为减少顶芯用量,方便操作,料管和产品完成定位夹紧(浇锡固定)后,取下定位组件,只让产品(不用顶芯)参与旋扩加工。解决了料管的定位误差大,以及顶芯不能重复使用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定位套的第一端设有内锥面,所述定位座外端形成轴肩并压在定位套第二端上。
进一步,所述定位座中部位于定位套内,并与定位套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连接头为螺柱,所述通孔穿过该螺柱。通过螺柱与料管直接或间接连接,便于将定位套与料管之间拉紧,操作方便。
进一步,所述安装孔为沉孔,该沉孔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直径。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宝石元件的旋扩工装,包括上的料管定位组件,还包括料管、钢丝、顶芯以及安装在料管两端内的嵌套,所述料管两端分别与一个料管定位组件配合,所述连接头与嵌套连接,顶芯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钢丝穿过嵌套、定位座通孔及顶芯。
进一步,所述嵌套与连接头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嵌套外端设置有螺纹连接孔,所述螺纹连接孔的直径大于嵌套中心孔的直径,嵌套中心孔的直径大于等于待加工产品内孔孔径。
进一步,所述嵌套与料管内壁过盈配合,所述顶芯与安装孔过盈配合,便于安装和拆卸。
上述宝石元件的旋扩工装操作原理具体为:首先在料管内穿上一组产品,在料管两端内安装嵌套,并在安装孔内装上相应孔径的顶芯,然后在料管两端各连接一套料管定位组件,张紧钢丝,消除产品间的间隙,旋紧定位座,使料管外锥与定位套内锥配合完成定位,在料管内注入熔化的锡合金,将产品和钢丝完全覆盖包裹,待锡合金降温凝固后,退出钢丝,拆下料管两端的料管定位组件,重复进行下一组产品的定位夹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料管定位组件简单实用,每次定位完成后拆下,可重复循环使用,成本低廉。依据产品孔径大小更换相应孔径的顶芯,顶芯可重复使用,节省大量的顶芯,降低生产成本。加工基准和定位基准统一,料管(产品)定位精度提高,产品加工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料管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扩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产品在料管内的安装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料管
2顶芯
3锡合金
4钢丝
5产品
6料管定位组件
61 定位套
62 定位座
63 轴肩
64 连接头
65 通孔
66 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0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卡非接触模块去溢料冲模
- 下一篇:一种橡胶制品加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