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用并联式恒功率电伴热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0291.2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3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贻连;卜基峰;陈更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56 | 分类号: | H05B3/56;H05B3/02;H05B3/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屈科辉,傅磊 |
地址: | 239354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并联 功率 热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伴热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用并联式恒功率电伴热带。
背景技术
电伴热带是一种新型高科技产品,其自上世纪70年代进入应用领域以来,广泛应用于液态物体在管道中输送和罐体的防冻保温、维持工艺温度、加热公路、坡道、人行横道、屋檐及地板等。电伴热带通常分为并联式电伴热带和串联式电伴热带,并联式电伴热带的电阻丝采用并联连接方式,单位长度的发热量恒定,输出功率不受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但是现有技术中并联电伴热带伴热温度不稳定,伴热效果也不太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管道用并联式恒功率电伴热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管道用并联式恒功率电伴热带,包括内护套绝缘层,内护套绝缘层内设有沿电伴热带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和隔热管,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均布在隔热管的四周,隔热管内部中空,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的横截面均呈椭圆形且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的长轴均沿隔热管径向布置;内护套绝缘层外沿电伴热带长度方向螺旋缠绕发热丝形成发热丝层,发热丝层外包裹有防火外护套,防火外护套外包裹有金属编织层,金属编织层外包裹有加强护套。
优选的,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具有相同的横截面积。
优选的,第一芯线包括两根相互绞合的第一导线以及包裹在第一导线外部的第一内绝缘层。
优选的,第二芯线包括两根相互绞合的第二导线以及包裹在第二导线外部的第二内绝缘层。
优选的,第三芯线包括两根相互绞合的第三导线以及包裹在第二导线外部的第三内绝缘层。
优选的,金属编织层采用镀锡铜丝编织形成。
优选的,管道用并联式恒功率电伴热带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均布在隔热管的四周,在电伴热带工作时,电伴热带通电,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不断放出热量,形成一条连续的加热带;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的横截面均呈椭圆形且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的长轴均沿隔热管径向布置,使得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放出的热量能够快速向四周扩散,且由于隔热管的作用,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放出的热量不会集中在电伴热带中部,提高了电伴热带伴热温度的稳定性,伴热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伴热温度稳定,伴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管道用并联式恒功率电伴热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管道用并联式恒功率电伴热带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道用并联式恒功率电伴热带,其横截面呈椭圆形,包括内护套绝缘层1,内护套绝缘层1内设有沿电伴热带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芯线2、第二芯线3、第三芯线4和隔热管5,第一芯线2、第二芯线3、第三芯线4均布在隔热管5的四周,隔热管5内部中空,第一芯线2、第二芯线3、第三芯线4的横截面均呈椭圆形且第一芯线2、第二芯线3、第三芯线4具有相同的横截面积,第一芯线2、第二芯线3、第三芯线4的长轴均沿隔热管5径向布置。第一芯线2包括两根相互绞合的第一导线21以及包裹在第一导线21外部的第一内绝缘层22。第二芯线3包括两根相互绞合的第二导线31以及包裹在第二导线31外部的第二内绝缘层32。第三芯线4包括两根相互绞合的第三导线41以及包裹在第二导线31外部的第三内绝缘层42。
内护套绝缘层1外沿电伴热带长度方向螺旋缠绕发热丝形成发热丝层6。发热丝层6外包裹有保温层7。保温层7外包裹有防火外护套8。防火外护套8外包裹有金属编织层9,金属编织层9采用镀锡铜丝编织形成。金属编织层9外包裹有加强护套10。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管道用并联式恒功率电伴热带,第一芯线2、第二芯线3、第三芯线4均布在隔热管5的四周,在电伴热带工作时,电伴热带通电,第一芯线2、第二芯线3、第三芯线4不断放出热量且热量呈辐射状向外扩散,形成一条连续的加热带;第一芯线2、第二芯线3、第三芯线4的横截面均呈椭圆形且第一芯线2、第二芯线3、第三芯线4的长轴均沿隔热管径向布置,使得第一芯线2、第二芯线3、第三芯线4放出的热量能够快速向四周扩散,且由于隔热管5的作用,第一芯线2、第二芯线3、第三芯线4放出的热量不会集中在电伴热带中部,提高了电伴热带伴热温度的稳定性,伴热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伴热温度稳定,伴热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02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弯曲刮板机工程链条及刮板机
- 下一篇:药物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