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离子床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1278.9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5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章艳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康音负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21/00 | 分类号: | A47C21/00;A47C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1100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梅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离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离子床,属于负离子健康技术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电子后所形成的带电粒子叫离子,负离子是指带一个或多个负电荷的离子,亦称“阴离子”。某些分子在特殊情况下,亦可形成离子,如氧的离子状态一般就为阴离子,也叫负氧离子。空气中的正负离子按照迁移率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离子。小粒径的负离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目前由人工技术生产的负离子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702833A公开的负离子粉,中国专利文献CN200410070472.0公开的一种能够释放负离子的针织面料,再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735720A公开的一种能够释放负离子的涂料,中国专利文献CN200410079022.8公开的一种可释放负离子的健康陶瓷砖生产方法,诸多负离子基础材料的开发使得负离子应用更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申请人致力于负离子基础材料的开发以及应用。传统的负离子床通常是在床垫上安装可释放负离子的基体材料,然而随着长时间的使用,基体材料释放负离子的效果会越来越差,从而导致不能起到负离子保健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对释放负离子的材料进行更换的负离子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负离子床,包括床垫以及支撑所述床垫的床架,在所述床垫上设置有若干夹持组,每一夹持组包括位于床垫上方的上夹块、位于床垫下方的下夹块、可提拉的压块以及连接所述压块以及下夹块的弹力绳,所述上夹块位于所述压块的下部,所述弹力绳穿过所述上夹块中央位置的第一通孔并且穿过所述床垫后连接于所述下夹块;所述床垫包括位于内部的海绵层以及位于外侧的外罩;所在所述上夹块的上端面设置有圆形的第一凹陷部,在所述第一凹陷部内设置有一能够释放负离子的圆形陶瓷,所述圆形陶瓷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内径大体相等,在所述圆形陶瓷的上端面设置有圆形的第二凹陷部,所述压块为圆形并且所述压块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内径大体相等;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圆心位置,所述弹力绳连接于所述压块的圆心位置;所述圆形陶瓷的圆心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用于所述弹力绳穿过;所述圆形陶瓷由两个半圆形陶瓷拼接而成,并且两个半圆形陶瓷的拼合面穿过所述圆形陶瓷的圆心。
所述圆形陶瓷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深度。
所述压块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深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负离子床,安装完毕后圆形陶瓷位于第一凹陷部内并被压块与所述上夹块所夹持因此不会脱落,当需要更换圆形陶瓷时,用手向上拉动所述压块,从而使所述圆形陶瓷失去压块的挤压,此时可以将两个半圆形陶瓷取出,然后将两个新的半圆形陶瓷放入第一凹槽内拼合成新的圆形陶瓷,然后释放压块,使压块重新进入新的圆形陶瓷上的第二凹槽内。本实用新型的负离子床,能够较为方便地更换负离子源(即圆形陶瓷),从而保证了负离子床不会因长期使用而失去负离子保健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块、半圆形陶瓷以及上夹块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离子床,包括床垫1以及支撑所述床垫1的床架2,在所述床垫上设置有若干夹持组4,每一夹持组4包括位于床垫1上方的上夹块41、位于床垫下方的下夹块42、可提拉的压块44以及连接所述压块44以及下夹块42的弹力绳43,所述上夹块41位于所述压块44的下部,所述弹力绳43穿过所述上夹块41中央位置的第一通孔411并且穿过所述床垫1后连接于所述下夹块42;所述床垫1包括位于内部的海绵层11以及位于外侧的外罩12;所在所述上夹块41的上端面设置有圆形的第一凹陷部412,在所述第一凹陷部412内设置有一能够释放负离子的圆形陶瓷45,所述圆形陶瓷45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凹陷部412的内径大体相等,在所述圆形陶瓷45的上端面设置有圆形的第二凹陷部451,所述压块44为圆形并且所述压块44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凹陷部451的内径大体相等;所述第一通孔411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412的圆心位置,所述弹力绳43连接于所述压块44的圆心位置;所述圆形陶瓷45的圆心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452用于所述弹力绳43穿过;所述圆形陶瓷45由两个半圆形陶瓷45’拼接而成,并且两个半圆形陶瓷45’的拼合面450穿过所述圆形陶瓷的圆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康音负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康音负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12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