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源电力谐波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1843.1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9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戈宝军;罗前通;王立坤;朱一枫;赵洪森;芦浩;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1 | 分类号: | H02J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源 电力 谐波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源电力滤波装置,具体是一种无源电力谐波保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中非线性负荷大量增加。各种非线性和时变性电子装置如整流器、逆变器及各种开关电源的大规模应用,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电网中电力电子设备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负荷的非线性、冲击性和不平衡性对电网造成严重的谐波污染,电力电子装置的高频开关动作向电网中注入了大量的谐波电流,导致如今的电网中电压和电流的波形畸变严重,从而替代了传统的变压器等铁磁材料的非线性引起的谐波,成为最主要的谐波源。所以谐波治理问题备受关注。
谐波的存在给公用电网带了严重危害,如增加系统中元件的附加损耗、影响各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导致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误动作等。
目前的滤波手段主要有有源电力滤波和无源电力滤波两种,无源电力滤波器因其成本低、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原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无源电力滤波器保护主要由电容、电感和电阻适当组合而成的滤波器是一种并联无源电力滤波器,在吸收谐波电流的同时,还会消耗一定的基波电流,此时滤波器就会向系统注入无功功率,线路无功电流增加会增加线路的损耗导致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源电力谐波保护器,以解决电力系统谐波的干扰问题,实现了谐波的阻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源电力谐波保护器,包括第一滤波单元、第二滤波单元、第三滤波单元。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滤波单元有一个,所述的第二滤波单元有一个,所述的第三滤波单元有一个,所述的第一滤波单元与第三滤波单元串联接在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上,第二滤波单元一端与输电线路的接线端A相连,第二滤波单元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感L1串联,第一滤波单元在电力系统基波时发生串联谐振,并对系统的高次谐波成高阻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一电阻R1,第二电容C2一端与输电线路的接线端A相连,第二电容C2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感L2一端、第一电阻R1一端相连,第二电感L2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一端、第三电感L3一端相连,第三电容C3另一端、第三电感L3另一端和第一电阻R1另一端均与接地端相连,第二滤波单元不仅能同时吸收两个频率的谐波还能吸收高频谐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三滤波单元包括第四电容C4、第四电感L4,第四电容C4与第四电感L4串联,第三滤波单元在电力系统基波时发生串联谐振,并对系统的高次谐波成高阻性。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源电力谐波保护器,包括第一滤波单元、第二滤波单元、第三滤波单元,第一滤波单元对基波的阻抗为零,能够有效的隔离电源端的高次谐波,第二滤波单元不仅能同时吸收两个频率的谐波还能吸收高频谐波,并且对基波呈高阻抗,第三滤波单元对基波的阻抗为零,并且能够隔离非线性负载产生的高次谐波,该电力谐波保护器对谐波呈高阻抗,可以大幅度吸收电路中的高频谐波电流。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示意图。
图中:1、第一滤波单元;2、第二滤波单元;3、第三滤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源电力谐波保护器,包括第一滤波单元1、第二滤波单元2、第三滤波单元3。
所述的第一滤波单元1有一个,所述的第二滤波单元2有一个,所述的第三滤波单元3有一个,所述的第一滤波单元1与第三滤波单元3串联接在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上,第二滤波单元2一端与输电线路的接线端A相连,第二滤波单元2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滤波单元1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感L1串联,第一滤波单元1在电力系统基波时发生串联谐振,并对系统的高次谐波成高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18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液压辅助安全控制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快递车混合驱动智能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