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变电器柜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2050.1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6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郑庆行;李晋;寇逵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庆行 |
主分类号: | H02B1/30 | 分类号: | H02B1/30;H02B1/56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1102 | 代理人: | 项丽丽 |
地址: | 457324 河南省濮***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变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器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变电器柜。
背景技术
变电器柜分动力变电器柜和照明变电器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变电器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变电器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
现有的变电器柜外壳采用金属制成,容易带电,安全性差;而且,现有的变电器柜背面也开设了门,这样导致成本高、而且占用面积大;同时,现有的变电器柜于多个设备集中分布,空间较小,散热困难;而电器元件在工作工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温度升高从而影响内部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当电器元件长时间高温工作甚至有引发火灾的危害;而且壳体内为设置有灯泡,维修人员在检修时还需自配手电筒,使检修变得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变电器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变电器柜,包括外壳、拉门、背面板和恒温装置;所述外壳为玻璃钢材料制成,且背面板通过螺丝与外壳后端连接;所述拉门通过转动铰链与外壳前端连接,且拉门上设置有开关锁;所述恒温装置设置在外壳内,且恒温装置包括制冷机、冷气管、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所述冷气管固定安装在外壳内壁,且制冷机、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分别安装在外壳顶端;所述冷气管与制冷机的冷气输出孔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输出端与单片机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单片机输出端与制冷机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外壳顶端设置有灯泡,且外壳侧边安装有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与灯泡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器元件安装架,且电器元件固定安装在电器元件安装架上。
进一步,所述拉门上均匀设置有数个玻璃透视窗口。
进一步,所述冷气管为螺旋式冷气管。
进一步,所述电器元件设置有数个,且均匀分布在电器元件安装架上。
进一步,所述背面板上开设有电源线进线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变电器柜,采用玻璃钢制作外壳,外壳不带电,安全性高;质量轻,成本低,而且大尺寸柜子的外壳可以一体成型;壳体背面采用背面板和螺钉的方式实现开启,降低了生产成本,占用面积小;在壳体内设置有恒温装置装置,有效的将柜体内电器元件的温度控制在合适温度,延长了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在壳体内设置有灯泡,方便检修人员更好的看清电路;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中:1-外壳、2-拉门、3-背面板、4-恒温装置、5-转动铰链、6-开关锁、7-制冷机、8-冷气管、9-温度传感器、10-单片机、11-灯泡、12-限位开关、13-电器元件安装架、14-电器元件、15-玻璃透视窗口、16-电源线进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变电器柜,包括外壳1、拉门2、背面板3和恒温装置4;所述外壳1为玻璃钢材料制成,且背面板3通过螺丝与外壳1后端连接;所述拉门2通过转动铰链5与外壳1前端连接,且拉门2上设置有开关锁6;所述恒温装置4设置在外壳1内,且恒温装置4包括制冷机7、冷气管8、温度传感器9和单片机10;所述冷气管8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壁,且制冷机7、温度传感器9和单片机10分别安装在外壳1顶端;所述冷气管8与制冷机7的冷气输出孔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9输出端与单片机10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单片机10输出端与制冷机7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外壳1顶端设置有灯泡11,且外壳1侧边安装有限位开关12;所述限位开关12与灯泡11电性连接;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电器元件安装架13,且电器元件14固定安装在电器元件安装架13上;所述拉门2上均匀设置有数个玻璃透视窗口15;所述冷气管8为螺旋式冷气管;所述电器元件14设置有数个,且均匀分布在电器元件安装架13上;所述背面板3上开设有电源线进线孔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庆行,未经郑庆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20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