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式前X型后并行伸缩支腿泵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2430.5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1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尼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华慧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47 | 代理人: | 马千会,沙莎 |
地址: | 26604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并行 伸缩 支腿泵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式前X型后并行伸缩支腿泵车。
背景技术
泵车在施工中的抗倾翻能力是衡量一台泵车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前几年国内泵车主要以摆动支腿为主,但因其使用占用空间较大,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便。近年来各厂家开始推出前X型支腿后并行伸缩腿结构,目前的大部分的前X型后并行伸缩腿结构的结构是前后支腿分开,前后支腿通过副车架纵梁连接。这种结构方式对副车架纵梁的强度和抗扭性要求很高,因副车架纵梁结构狭长,强度和抗扭性都不高从而制约了臂架从短臂架到长臂架的升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体式前X型后并行伸缩支腿泵车,前后支腿连接成一个整体,工作时整体受力,副车架只起到固定泵送系统等部件的作用,消除副车架纵梁对泵车抗倾翻能力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体式前X型后并行伸缩支腿泵车,包括底盘、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副车架、臂架、泵送系统、前伸缩支腿、后伸缩支腿,所述副车架固定在底盘上,泵送系统固定在副车架上,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焊接在副车架上,臂架固定安装在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上,前伸缩支腿和后伸缩支腿通过销轴连接在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上。
进一步的,所述前伸缩支腿为两条,呈X型;后伸缩支腿为两条,呈并行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泵送系统通过螺栓固定在副车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臂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前伸缩支腿和后伸缩支腿通过销轴连接在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上,构成一个整体结构,泵车的重力和臂架工作时的倾覆力都作用在前伸缩支腿、后伸缩支腿和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上,副车架只起到固定泵送系统等部件的作用,消除副车架纵梁对泵车抗倾翻能力的影响,这种结构大大的增强了泵车的抗倾翻能力,提高了泵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和伸缩支腿的俯视图。
图中,1. 底盘;2. 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3. 副车架;4. 臂架;5. 泵送系统;6. 前伸缩支腿;7. 后伸缩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整体式前X型后并行伸缩支腿泵车,包括底盘1、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2、副车架3、臂架4、泵送系统5、前伸缩支腿6、后伸缩支腿7,所述副车架3固定在底盘1上,泵送系统5固定在副车架3上,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2焊接在副车架3上,臂架4固定安装在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2上,前伸缩支腿6和后伸缩支腿7通过销轴连接在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2上,前伸缩支腿6为两条,并呈X型,后伸缩支腿7为两条,呈并行结构。优选的是,泵送系统5通过螺栓固定在副车架3上;臂架4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2上,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前X型后并行伸缩支腿泵车,工作时,前伸缩支腿6、 后伸缩支腿7从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2里伸出,四条伸缩腿上的顶升油缸伸长与地面接触将泵车顶起,此时泵车的重力和臂架工作时的倾覆力都作用在前伸缩支腿6、后伸缩支腿7和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2上,副车架3只起到固定泵送系统5等部件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前伸缩支腿和后伸缩支腿通过销轴连接在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上,构成一个整体结构,泵车的重力和臂架工作时的倾覆力都作用在前伸缩支腿、后伸缩支腿和固定塔支腿焊合结构上,副车架只起到固定泵送系统等部件的作用,消除副车架纵梁对泵车抗倾翻能力的影响,这种结构大大的增强了泵车的抗倾翻能力,提高了泵车的稳定性。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尼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科尼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24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控制模块集成电路的封装结构
- 下一篇:半导体测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