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引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2702.1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2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臧立秋;孙阳;姜钟杰;王禹;张昆朋;吴振生;吴迪;苗名臣;金勇;韩勋;宁宇;张亮;于浩;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2D31/12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207 | 代理人: | 郑贤明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土木工程中道路引道工程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引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道路之间交叉及道路与铁路之间交叉的情形屡屡出现,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征地拆迁及施工方法等因素后,选择以下穿的方式进行立交的情况越来越多,尤其近几年,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交通量突飞猛进,城市道路及快速路建设的步伐愈来愈快,道路的建设标准不断提高,公路、道路下穿式框构桥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以多孔联成整体,规划道路总宽度40m以上的框构桥屡屡出现。
框构桥出入口两侧引道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地下水决定,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时,一般采用U形槽结构封闭地下水,雨水由路面集水槽收集汇入泵站后提升至市政管网。由于地下水的存在,会对U形槽结构产生向上的浮力,抗浮不满足会造成结构漂移以致造成结构破坏,影响道路行车安全。一般宽度的U形槽,通常做法是采用调整结构厚度增加自重的方式解决抗浮问题,或把底板延伸出侧墙一定长度(计算确定)作为抗浮压重结构。如果U形槽宽度较宽,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浮力会控制结构设计,U形槽结构使用阶段抗浮计算不易通过,尤其道路总宽度超过40m时,采用加厚U形槽侧墙及底板结构及延伸底板结构的常规抗浮做法已经不能满足抗浮要求,且结构不合理,工程造价不经济。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安全、经济的结构措施抵抗地下水对U形槽结构的上浮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引道结构,U形槽底部通过连系梁连接抗浮桩,U形槽底部设有与抗浮桩平行设置的锚杆;所述的连系梁为嵌入U形槽底板内的暗梁;所述的锚杆内部设有护管,外部为锚固体,在护管内设置有钢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常规抗浮做法已经不能满足抗浮要求,且结构不合理,工程造价不经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引道结构,包括有U形槽,其特征在于:U形槽底部通过连系梁连接抗浮桩,U形槽底部设有与抗浮桩平行设置的锚杆;所述的连系梁为嵌入U形槽底板内的暗梁;所述的锚杆内部设有护管,外部为锚固体,在护管内设置有钢筋。
所述的U形槽下部设置有N个抗浮桩结构,各个抗浮桩的桩顶纵向用连系梁连接。
所述的护管伸入U形槽底板内10cm。
所述的钢筋上部穿入U形槽,弯钩状锚固在U形槽内部,并在锚固部分周围设置水泥砂浆防护体。
所述的护管内设置有数量大于等于1根的钢筋。
所述的抗浮桩与锚杆各自成排设置,每排抗浮桩两侧均设置有成排的锚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新型引道结构,U形槽底部通过连系梁连接抗浮桩,U形槽底部设有与抗浮桩平行设置的锚杆;所述的连系梁为嵌入U形槽底板内的暗梁;所述的锚杆内部设有护管,外部为锚固体,在护管内设置有钢筋。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依靠钻孔桩、锚杆与地基土之间的摩阻力及结构的自重共同抵抗水浮力,解决了高地下水位、超宽U形引道结构采用常规方法抗浮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抗浮能力以钻孔桩为主,锚杆为辅,使得结构更合理,降低了造价,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借鉴,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抗浮桩立面分布图。
图3:为抗浮桩横断面分布图。
图4:为锚杆横断面图。
图5:为图4的A-A断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引道结构,包括有U形槽1,其结构为:U形槽1底部通过连系梁3连接抗浮桩2,U形槽1底部设有与抗浮桩2平行设置的锚杆4;所述的连系梁3为嵌入U形槽1底板内的暗梁;所述的锚杆4内部设有护管6,外部为锚固体7,在护管6内设置有钢筋5。U形槽1下部设置有N个抗浮桩2结构,各个抗浮桩2的桩顶纵向用连系梁3连接。抗浮桩2与锚杆4各自成排设置,每排抗浮桩2两侧均设置有成排的锚杆4。护管6内设置有数量大于等于1根的钢筋5,伸入U形槽1底板内10cm。钢筋5上部穿入U形槽1,弯钩状锚固在U形槽1内部,并在锚固部分周围设置水泥砂浆防护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引道结构,采用桩、梁、锚杆及U形槽组合结构进行抗浮,桩、锚杆位于U形槽底板下,各个桩顶纵向用联系梁连接,联系梁与U形槽底板连接,桩抗浮能力取决于地基土性质及桩基长度,锚杆的抗浮能力取决于地基土性质、锚杆长度及锚固体直径,抗浮能力以钻孔桩为主,锚杆为辅。
实际使用时:
在U形槽1的底板下有序布置并施工抗浮桩2,抗浮桩2的直径及长度根据计算确定,对抗浮桩2的桩头进行凿除露出锚固钢筋,施工U形槽1的底板下的混凝土垫层(通常做法),绑扎U形槽1的底板钢筋及联系梁3的钢筋,联系梁3为嵌入U形槽1底板内的暗梁;同时在U形槽1的底板下有序布置并施工锚杆4,利用设备打设锚杆钢筋5进入持力层,锚杆一般采用二级螺纹钢筋,钢筋根数及直径根据计算确定,钢筋5预留在U形槽底板里的长度不小于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且做弯钩,钢筋5需要做防腐处理,先将钢筋5除锈,位于土层中的钢筋5的自由段采用注满防腐油脂的护管6防护,位于持力层的钢筋的锚固段采用水泥砂浆锚固体7防护,护管6要伸入U形槽底板不小于10cm,伸入持力层中不小于15cm,锚固体7直径根据计算确定,锚固体7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标号根据计算机地层性质确定。然后整体浇筑U形槽1的底板混凝土,绑扎U形槽1的侧墙钢筋并浇筑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27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砟轨道水平检测固定座
- 下一篇:一种高速公路避险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