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内成型自动上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3129.6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7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马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士茂电子塑胶(珠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51908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型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内成型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水机来说,底座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机底座成型需要开模时将分水器精确定位在模具上,再合模注塑成型底座,成型完成后,模具开模,需取出底座和水口,重新放入分水器成型。因为分水器本身结构复杂,其定位更需精准,牢靠。人工手动放置分水器需将注塑机开启半自动模式,目视定位放置分水器,再开机合模,注塑成型完成后,取出底座和水口,重新放置分水器后循环动作开启生产。按照这种作业方法,不能保证分水器的放置位置的精度,同时分水器需要单独取出存放,人工再将分水器放入到注塑机中,这种生产效率低下,且浪费人力,生产成本高。现在需要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装置,将成型后的分水器不需要人工搬运就可直接送料到注塑机的模具内,同时可以保证放置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可以从输送带上将产品取走并精确放入注塑机内模具中,该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模内成型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夹持机构,所述机架的下部穿设有用于输送产品的输送线,机架设置在输送线的输出端,所述机架上部沿平行于输送线的输出方向设有X轴导轨,所述夹持机构滑动安装在X轴导轨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有两组Z轴滑轨,所述Z轴滑轨之间架设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沿Y轴方向设有两组输出端相向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用于夹持产品的夹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上部沿X轴导轨方向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夹持机构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夹持机构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向下设置并与升降台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夹持组件沿Y轴方向设置有第三气缸,两组第三气缸的输出端相向设置,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端与夹头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输送线设有传送链板,所述传送链板设置有用于卡置产品的卡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检测产品位置的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化上料装置,采用机械手装置夹持成品,然后进行上料,可以精确地控制上料的精度,同时使产品的整个成型周期大大缩短,同时减少了投料的人力,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后续产品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内成型自动上料装置,用于给注塑机的模具内安装分水器,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夹持机构2,所述机架1的下部穿设有用于输送产品的输送线3,机架1设置在输送线3的输出端,所述输送线3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注塑机,所述输送线3设有传送链板31,所述传送链板31的设置有用于卡置产品的卡头32,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感应产品的感应器,当传送链板31上有产品时,感应器感应到产品后,控制输送线3停止转动,此时夹持机构2降下,夹持完成品升起离开后,感应器感应不到卡头32上的分水器后,控制传输线3运行,重复此动作。所述机架1上部沿输送线3输出方向设有X轴导轨11,所述夹持机构2滑动安装在X轴导轨11上,所述机架1上部沿X轴导轨11方向设有第一气缸12,所述第一气缸12的输出端与夹持机构2连接,第一气缸12推动夹持机构2往注塑机方向移动。
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支架21,所述支架21设有两组Z轴滑轨22,所述Z轴滑轨22之间架设有升降台23,所述夹持机构2设有第二气缸26,所述第二气缸26的输出端向下设置并与升降台23连接,通过第二气缸26控制升降台23升降,从而控制夹持组件24夹取产品。所述升降台23位于Z轴滑轨22的一侧沿Y轴方向均设有夹持组件24,所述夹持组件24的输出端相向设置,所述夹持组件24包括用于夹持产品的夹头25。所述夹持组件24沿Y轴方向设置有第三气缸27,所述第三气缸27的输出端相向设置,所述第三气缸27的输出端与夹头25连接,当升降台23下降到位后,两侧的第三气缸27均伸出,同时夹头25夹持分水器产品;此时第二气缸26收缩,升降台23带动产品一起升起,第一气缸12推动夹持机构2往注塑机方向移动,完成上料。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士茂电子塑胶(珠海)有限公司,未经威士茂电子塑胶(珠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31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模具自动埋嵌件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