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港口热力能源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4353.7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0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季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7/08 | 分类号: | G01K17/0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港口 热力 能源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港口热力能源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港口行业能源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是能源消耗的统计工作。因为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港口的使用能源已经从传统的煤和石油转变为电力、柴油、汽油、煤炭、液化天然气(LNG)、水和蒸汽等的多种能源的组合。另一方面,港口辅助生产的能源消耗量也越来越成为港口能耗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传统的人工检测统计方法已经无法准确地检测每一种能源的实际消耗量。
对于港口存储特种材料或存在高温高压管路的区域,通常需要进行加温。这一部分的热力能耗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一直没有很好地方式解决。而在检测数据不准确的情况下,为得到实际消耗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多种消耗统计指标的计算和整理。因此,存在效率低的缺陷。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可以准确检测港口多种能源消耗量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港口热力能源监测系统,实现实时检测港口多种能源消耗量,为后续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港口热力能源监测系统,包括集肤伴热管和蒸汽伴热管,其中所述集肤伴热管中设置有具有伴热电缆的伴热钢管;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伴热钢管的外壁上;还包括流量检测单元;所述蒸汽伴热管上开设有多个蒸汽出口和至少一个蒸汽入口;所述流量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蒸汽出口处和/或蒸汽入口处;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伴热钢管的温度并生成温度检测信号输出至处理芯片,所述流量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蒸汽出口和/或蒸汽入口的蒸汽流量并生成蒸汽流量检测信号输出至处理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沿集肤伴热管中流体流动的方向依次布设;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所述伴热钢管的温度并分别生成温度检测信号输出至处理芯片。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所述伴热钢管的温度并分别生成温度检测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所述温度检测信号。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所述流量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检测所述蒸汽伴热管蒸汽入口的蒸汽流量并生成蒸汽流量检测信号输出至第二显示单元,所述第二流量计检测所述蒸汽伴热管蒸汽出口处的蒸汽流量并生成蒸汽流量检测信号输出至第二显示单元;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显示所述蒸汽出口处的蒸汽流量信号和所述蒸汽入口处的蒸汽流量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集肤伴热管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伴热钢管、流体流通空腔、保温层和保护外壳;所述伴热钢管、流体流通空腔、保温层和保护外壳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伴热管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流体流通空腔、内管、蒸汽流通空腔和外管;所述流体流通空腔、内管、蒸汽流通空腔和外管同轴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对应开设在外管侧壁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内管的温度并生成内管温度检测信号输出至所述处理芯片。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内管的温度并生成内管温度检测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显示单元。
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为0℃至200℃。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港口热力能源监测系统,针对港口复杂的作业环境,通过设置在集肤伴热管和蒸汽伴热管上的温度检测单元和流量检测单元实时采集港口中敷设在地下、管架上或空中的伴热管的热力消耗量,便于进行后期能源统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港口热力能源监测系统具有监测效率高、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且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港口能源监测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图1所示集肤伴热管与温度检测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蒸汽伴热管与流量检测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集肤伴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43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