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段式汽车前防撞梁及使用该防撞梁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7381.4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5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管国朋;崔崇桢;司俊德;孙明英;武帅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3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19 | 代理人: | 赵敏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式 汽车 前防撞梁 使用 防撞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段式汽车前防撞梁及使用该防撞梁的汽车。
背景技术
客车正面碰撞是目前发生频率较高的客车事故,特别是当客车与乘用车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乘用车高度较低,此时乘用车会“下钻”到客车底部,因此需要在客车前段下部位置设置相应的防撞吸能装置,吸收碰撞中的能量,降低客车乘员位置处的结构变形,保证客车车内乘员生存空间不被侵入。
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除了正面碰撞以外,偏置碰撞、小角度碰撞以及行人碰撞等也成为考核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授权公告号为CN201761455U,授权公告日为2011.03.1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客车前防撞梁,该前防撞梁是一种分段式结构防撞梁,包括中部防撞梁总成、安装在中部防撞梁总成两侧的侧辅助防撞梁,其中中部防撞梁总成的上端与车身前围铰接,侧辅助防撞梁通过车身连接梁与车身前围骨架固定连接,侧辅助防撞梁包括前防撞板、安装在前防撞板后侧的两根溃败管柱(即吸能件),吸能件的后端与车身连接梁通过螺栓连接。这种分段式结构的前防撞梁可以对偏置碰撞和小角度碰撞形成较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对正面碰撞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而且可以针对碰撞损坏部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
但是,由于中部防撞梁总成铰接在车身前围上,固定方式非常不稳定,连接刚度较差,在比较颠簸的路面上行驶时,整个中部防撞梁总成有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抖动和摆动,另外在发生正面碰撞时,这种连接结构无法承受比较大的正面碰撞力,防护作用差,乘用车很有可能是撞坏中部防撞梁总成后直接钻到客车底部,从而威胁到客车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作用比较好的分段式汽车前防撞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分段式汽车前防撞梁的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分段式汽车前防撞梁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段式汽车前防撞梁,包括中部防撞梁以及位于中部防撞梁两侧的侧部防撞梁,侧部防撞梁包括用于与车身骨架相连的吸能件,中部防撞梁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骨架相连的吸能盒。
所述吸能盒位于中部防撞梁的朝向车身骨架的后侧,中部防撞梁上还设置有朝向前侧的用于防护行人碰撞的泡沫块。
所述吸能盒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中部防撞梁的左右两侧且分别正对车身骨架的纵梁设置,所述泡沫块也有两个,两个泡沫块与两个吸能盒在前后方向上对应设置。
所述侧部防撞梁还包括L形防撞梁,中部防撞梁位于两个L形防撞梁的竖边之间,所述吸能件设置于L形防撞梁的竖边与车身骨架之间,L形防撞梁的横边呈弧形并与车身骨架相接,L形防撞梁与车身骨架之间构成大灯安装空间,L形防撞梁上固定有大灯防护板。
L形防撞梁的竖边的朝向中部防撞梁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板,中部防撞梁的两端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与固定板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汽车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包括车身骨架和与车身骨架相连的分段式汽车前防撞梁,分段式汽车前防撞梁包括中部防撞梁以及位于中部防撞梁两侧的侧部防撞梁,侧部防撞梁包括与车身骨架相连的吸能件,中部防撞梁上设置有与车身骨架相连的吸能盒。
所述吸能盒位于中部防撞梁的朝向车身骨架的后侧,中部防撞梁上还设置有朝向前侧的用于防护行人碰撞的泡沫块。
所述吸能盒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中部防撞梁的左右两侧且分别正对车身骨架的纵梁设置,所述泡沫块也有两个,两个泡沫块与两个吸能盒在前后方向上对应设置。
所述侧部防撞梁还包括L形防撞梁,中部防撞梁位于两个L形防撞梁的竖边之间,所述吸能件设置于L形防撞梁的竖边与车身骨架之间,L形防撞梁的横边呈弧形并与车身骨架相接,L形防撞梁与车身骨架之间构成大灯安装空间,L形防撞梁上固定有大灯防护板。
L形防撞梁的竖边的朝向中部防撞梁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板,中部防撞梁的两端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与固定板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中部防撞梁上设置有与车身骨架相连的吸能盒,这样当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盒就可以通过自身的溃缩变形将大部分的碰撞能量吸收掉,降低冲击动能,降低驾驶员生存空间被侵入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保护车内乘员安全。中部防撞梁与侧部防撞梁协同作用,防护作用更好,可以对各种碰撞工况进行有效防护,最大限度的保障生命安全并降低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汽车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73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