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野外岩石地质勘探辅助登山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7635.2 | 申请日: | 2016-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4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樊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45B7/00 | 分类号: | A45B7/00;A45B9/02;A45B9/04;A63B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外 岩石 地质勘探 辅助 登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野外岩石地质勘探辅助登山杖装置,涉及一种野外地质勘探中使用的辅助登山杖装置,属于地质勘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整把手角度,既能够辅助登山,又能够作为地质锤使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野外岩石地质勘探中,登山是常常有的事情,现有的在地质勘探登山的时候,一般都是借助登山杖,以减少腿部和膝盖等肌肉关节承受的力量,使腿部更加的舒适,但是由于地质勘探中,往往遇到的环境非常复杂,在遇到山体较为陡峭的时候,现有登山杖,由于把手和支杆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的,不能够调节,在使用登山杖时,为了使登山杖稳固的顶住地面,就需要消耗地质作业者更多的力气,尤其是在地质环境比较复杂的山区,由于登山杖不适用,会导致地质人员力气过快的消耗掉,直接影响到岩石地质勘探的成功与失败。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一种野外岩石地质勘探辅助登山杖装置提供了一种可调整把手角度,既能够辅助登山,又能够作为地质锤使用的装置。结构简单,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一种野外岩石地质勘探辅助登山杖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野外岩石地质勘探辅助登山杖装置由穿线孔、把手、限位槽、卡槽、支撑架、连接套、撑杆、杖尖、中空连接杆、圆盘、插销、压缩弹簧和固定轴组成,撑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套置于中空连接杆的一端内,杖尖置于撑杆的另一端上,支撑架置于中空连接杆的另一端上,把手通过固定轴置于支撑架上,把手上开有穿线孔,限位槽置于把手上,圆盘置于固定轴上,圆盘上均匀置有多个卡槽,插销的一端穿过把手置于卡槽内,压缩弹簧套置于插销上。所述把手的顶部镶嵌有锤头。
使用时,在岩石地质勘探中,握住把手,向圆盘方向按动插销,插销一端上的弯钩从卡槽内移动出来,压缩弹簧受力压缩,此时,即可根据山体的角度,通过固定轴旋转移动把手,使把手转向适合的角度,然后松开插销,压缩弹簧回弹,插销一端上的弯钩继续卡在卡槽内,从而将把手固定,防止随意移动,然后握住把手,使杖尖着地,从而对人身体的重力进行支撑,辅助地质作业人员登山前进,所述穿线孔的设计,可以将绳子穿进去,然后套在人的手上,防止登山杖掉落,所述把手的顶部镶嵌有锤头的设计,可以将登山杖反过来当地质锤使用,能够减少地质锤的携带。达到可调整把手角度,既能够辅助登山,又能够作为地质锤使用的目的。
有益效果。
一、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二、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三、既能够辅助登山,又能够作为地质锤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野外岩石地质勘探辅助登山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野外岩石地质勘探辅助登山杖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
其中零件为:穿线孔(1),把手(2),限位槽(3),卡槽(4),支撑架(5),连接套(6),撑杆(7),杖尖(8),中空连接杆(9),圆盘(10),插销(11),压缩弹簧(12),固定轴(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野外岩石地质勘探辅助登山杖装置是这样实现的,使用时,在岩石地质勘探中,握住把手(2),向圆盘(10)方向按动插销(11),插销(11)一端上的弯钩从卡槽(4)内移动出来,压缩弹簧(12)受力压缩,此时,即可根据山体的角度,通过固定轴(13)旋转移动把手(2),使把手(2)转向适合的角度,然后松开插销(11),压缩弹簧(12)回弹,插销(11)一端上的弯钩继续卡在卡槽(4)内,从而将把手(2)固定,防止随意移动,然后握住把手(2),使杖尖(8)着地,从而对人身体的重力进行支撑,辅助地质作业人员登山前进,所述穿线孔(1)的设计,可以将绳子穿进去,然后套在人的手上,防止登山杖掉落,所述把手(2)的顶部镶嵌有锤头的设计,可以将登山杖反过来当地质锤使用,能够减少地质锤的携带。达到可调整把手(2)角度,既能够辅助登山,又能够作为地质锤使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76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