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线绝缘性能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7889.4 | 申请日: | 2016-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1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军;陈靖文;李字明;孙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陈靖文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线 绝缘 性能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线绝缘性能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电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用品,离开它很多人的生活与工作均会停摆,但是由于我国电力资源也存在使用不平衡与生产不平衡这一状况,使得长距离传输电力就变的十分重要,而一定高压下的电力传输可以减少传输过程中的电力损耗,但是由于电压过高,所以高压线上的绝缘保护就变得十分重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压线上的绝缘保护会出现裂缝、开裂、老化等现象,会对附近的人与物品产生架的安全隐患,对高压线绝缘性能的监测就变的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线绝缘性能监测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实时监测高压线的绝缘部分性能的好坏。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压线绝缘性能监测装置,其组成包括:绝缘套本体,所述的绝缘套本体套在高压电线11上,所述的绝缘套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轴Ⅰ1与转轴Ⅱ2,所述的转轴Ⅰ1与转轴Ⅱ2将绝缘套本体分为上绝缘弧套3、左绝缘弧套4与右绝缘弧套5;
所述的左绝缘弧套4上开有定位插口6,所述的定位插口6内插入定位插片7,所述的定位插片7设置在右绝缘弧套5的外端;
所述的上绝缘弧套3固定设置监测盒8,所述的监测盒8内装入电路板,所述的电路板通过数据线10连接弧形探头9,所述的弧形探头9紧固在高压电线11的绝缘外表面。
所述的一种高压线绝缘性能监测装置,所述的电路板包括嵌入式微处理器,所述的嵌入式微处理器通过导线连接隔离接口,所述的隔离接口通过导线连接弧形探头9,所述的嵌入式微处理器通过导线连接数据存储器、无线发射模块、串口通讯与CAN通讯。
所述的一种高压线绝缘性能监测装置,所述的弧形探头9包括电池U,所述的电池U的正端连接开关S的一端,所述的开关S的一端并联电容C1的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与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池U的负端。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转轴Ⅰ与转轴Ⅱ将绝缘套本体分成上绝缘弧套、左绝缘弧套与右绝缘弧套,使监测装置方便安装与拆卸,且紧固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探头的电路可以根据电阻值总和的变化来判断高压线的绝缘性能是否良好。
3.本实用新型的监测盒内的电路板具有数据存储器,方便保留监测数据,进行汇总研究;且无线通讯模块又可以将数据信息发送至制定的上位机,方便人员进行故障隐患的排除。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数据流程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探头的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高压线绝缘性能监测装置,其组成包括:绝缘套本体,所述的绝缘套本体套在高压电线11上,所述的绝缘套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轴Ⅰ1与转轴Ⅱ2,所述的转轴Ⅰ1与转轴Ⅱ2将绝缘套本体分为上绝缘弧套3、左绝缘弧套4与右绝缘弧套5;
所述的左绝缘弧套4上开有定位插口6,所述的定位插口6内插入定位插片7,所述的定位插片7设置在右绝缘弧套5的外端;
所述的上绝缘弧套3固定设置监测盒8,所述的监测盒8内装入电路板,所述的电路板通过数据线10连接弧形探头9,所述的弧形探头9紧固在高压电线11的绝缘外表面。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高压线绝缘性能监测装置,所述的电路板包括嵌入式微处理器,所述的嵌入式微处理器通过导线连接隔离接口,所述的隔离接口通过导线连接弧形探头9,所述的嵌入式微处理器通过导线连接数据存储器、无线发射模块、串口通讯与CAN通讯。
所述的电路板包括嵌入式微处理器,所述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与隔离接口进行双向数据传输,所述的隔离接口单向接收探头的数据,所述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与数据存储器、无线发射模块、串口通讯、CAN通讯进行双向数据传输。
实施例3
实施例1或2所述的一种高压线绝缘性能监测装置,所述的弧形探头9包括电池U,所述的电池U的正端连接开关S的一端,所述的开关S的一端并联电容C1的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
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与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池U的负端。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陈靖文,未经东北林业大学;陈靖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78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