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测试储氢合金的双电极组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9016.7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0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津;景永强;吉力强;李倩;朱惜林;曹慧;姜传博;刘永活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403 | 分类号: | G01N27/4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74 | 代理人: | 全成哲 |
地址: | 01400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合金 电极 组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氢合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储氢合金的双电极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储氢合金作为镍氢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目前,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普遍采用三电极的装置来测试储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中国专利CN105785163A公布了一种快速测试储氢合金粉循环寿命的三电极组合装置,而规模化生产单位普遍采用三明治式双电极的方法进行测试,但是该测试方法中使用的测试装置,在测试过程中会出现极耳爬碱的现象,不仅会腐蚀测试数据线,还对实验室空气造成污染,而且碱液的浓度会随着测试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每次测试都需要重新更换碱液,不仅浪费碱液而且工作效率非常低。另外,采用鳄鱼夹与测试数据线连接会产生接触电阻,偶尔还会出现将正负极夹错的现象,造成测试的准确性降低。每次测试都需要将极耳焊接到负极片上,测试结束后需要剪掉焊接部分的极耳,对极耳也造成一定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储氢合金的双电极组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储氢合金的双电极组合装置,其盖子,杯体,正极片,正极极耳,负极片,负极极耳,隔膜和测试数据线;
所述盖子和杯体通过螺纹密封连接;
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均设置于杯体内;
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穿过盖子延伸入杯体内;并且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密封固定于盖子;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下部分别与正极片和负极片相连;
所述测试数据线包括正极电压线,正极电流线,负极电压线和负极电流线;所述正极电压线和正极电流线焊接于正极极耳的顶端;所述负极电压线和负极电流线焊接于负极极耳的顶端;
所述隔膜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
进一步地,负极极耳在末端分出两个分极耳,两个分极耳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负极片的直径;所述负极片卡设于两个分极耳内。
进一步地,两个分极耳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与负极片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地,两个分极耳的末端均设有卡扣,卡扣的回折部分设有向内侧弯的弧度;所述负极片卡设于卡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储氢合金的双电极组合装置测试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密闭设计,不会出现爬碱现象,减少在测试过程中碱液浓度的变化,而且测试所用碱液能够重复利用减少碱液的浪费,还能改善实验室的环境;
2、正、负极极耳与测试数据线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减少接触电阻,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3、在测试不同的储氢合金时仅需更换负极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储氢合金的双电极组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储氢合金的双电极组合装置沿竖直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储氢合金的双电极组合装置中负极极耳与负极片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储氢合金的双电极组合装置中负极极耳的分极耳的卡扣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测试数据线
2-正极电压线
3-正极电流线
4-负极电压线
5-负极电流线
6-正极极耳
7-负极极耳
71-分极耳
72-卡扣
8-盖子
9-杯体
10-正极片
11-负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储氢合金的双电极组合装置。请参见图1和图2,该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储氢合金的双电极组合装置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储氢合金的双电极组合装置包括:盖子8,杯体9,正极片10,正极极耳6,负极片11,负极极耳7,隔膜和测试数据线1;
所述盖子8和杯体9通过螺纹密封连接;
所述正极片10和负极片11均设置于杯体9内;
所述正极极耳6和负极极耳7分别穿过盖子8延伸入杯体9内;并且所述正极极耳6和负极极耳7密封固定于盖子8;所述正极极耳6和负极极耳7的下部分别与正极片10和负极片11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90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片清洗机用水点水质监控报警装置
- 下一篇:高稳定性的氢气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