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渠/河道非接触式在线测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89803.1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1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武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晓磊 |
主分类号: | G01C13/00 | 分类号: | G01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00 | 代理人: | 满靖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接触 在线 测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我国渠道、河道的非接触式在线测流系统,属于非接触式测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河流、渠道流量的测定主要采用的是接触式测流技术,最为常用的方法为转子式流速仪法、超声波时差法和多普勒ADCP法。转子式流速仪法的缺点主要是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而转子式流速仪又存在机械惯性,响应速度慢的缺点,无法测量快速变化的湍流,并且转子式流速仪需要定期检定和维护,流量较大时无法入水测量。超声波时差法使用的超声波流量计的缺点主要是仪器对水质要求较高,仪器必须在清水中工作,水中漂浮物要少,在浑浊的水中或在测量狭窄的渠道(渠宽小于3倍水深)时精度较差。多普勒ADCP法的主要缺点是必须进行船载测量,需要人工操作,测量泥沙或杂质含量较高的水质时准确度较差,对于宽度较小的渠道无法进行测量,流量较大时测量船也无法进行工作。
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对渠/河道水流流量可实现非接触式精准测量、适于普遍推广的明渠测流方案,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渠/河道非接触式在线测流系统,其采用非接触式单或多固定测点测流技术,对渠道、河道内断面流量可实现在线连续测流,测流精准度高,对水质适应性强,无需人工参与,免维护,使用寿命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渠/河道非接触式在线测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跨越渠/河道两侧、架设在渠/河道水面上方的桁架,桁架上安装有雷达水位计、至少一雷达流速仪,其中:雷达水位计的探测端朝向渠/河道内水面并与水平面相垂直,雷达流速仪安装于保护外壳内,保护外壳安装在桁架上,雷达流速仪的探测端朝向渠/河道内水面并与水平面相倾斜,桁架上安装有控制箱、太阳能电池板、风速风向仪、避雷针,雷达流速仪、雷达水位计、太阳能电池板、风速风向仪、避雷针与控制箱内的控制器相连。
当设置多个所述雷达流速仪时,渠/河道断面分割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内的水流流速由相应的所述雷达流速仪来测量。
所述保护外壳包括壳体,壳体上具有一倾斜面,倾斜面上向壳体外伸出设有防护面板,防护面板与壳体之间设有导流凹槽。
较佳地,所述壳体的所述倾斜面与渠/河道水平面形成60°夹角,以使所述雷达流速仪的探测端与渠/河道水平面形成30°夹角。
较佳地,所述雷达流速仪为24GHz多普勒雷达流速仪;所述雷达水位计为26GHz脉冲式雷达水位计或超声波水位计。
所述控制器还与无线数据传输设备相连,无线数据传输设备与上位机或远程数据中心站服务器无线通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避雷针与充电控制器连接,充电控制器经由蓄电池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桁架可为L型桁架,L型桁架包括固定于渠/河道岸边的一根立柱以及位于渠/河道水面上方的一根横梁,所述雷达流速仪和所述雷达水位计安装在横梁上。
所述桁架还可为门字型桁架,门字型桁架包括固定于渠/河道两侧岸边的立柱以及位于渠/河道水面上方的横梁,所述雷达流速仪和所述雷达水位计安装在横梁上。
所述雷达水位计可与所述雷达流速仪一起安装在所述保护外壳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非接触式单或多固定测点测流技术,对渠道、河道内断面流量可实现在线连续测流,测流精准度高,对水质适应性强。
2、本实用新型可采取多雷达流速仪的布设方式,多固定点的同步测流可实现相控阵式测流效果,极大提高了流速、流量测定的精度和速度。
3、雷达流速仪与水面无接触,自身无任何转动,不存在机械磨损问题,使用寿命长。
4、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无需人工参与,结构稳定可靠,受水毁影响小,不受污水腐蚀,不受泥沙影响,成本低,免维护,使用寿命长,适于各种宽度的渠道、河道上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未示出太阳能电池板、风速风向仪等)。
图4是控制箱内电子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雷达流速仪的保护外壳立体示意图。
图6是雷达流速仪的保护外壳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晓磊,未经武晓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898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