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测试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0214.5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8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张雨生;王利方;赵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捷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电子 显示 模组 测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对于推动电气产品的智能化有着重要作用。而柔性电子显示模组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精密检测和测试。现有技术在进行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测试时,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方式:①通过定位孔手动将测试治具的PCB转接板与显示模组通过板对板接口连接起来,即将PCB转接板上的公或母接口与显示模组上的母或公接口扣在一起进行测试,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柔性电子纸测试时,需要在柔性电子纸上边加工公母接口,效率低下,且会对柔性电子纸造成损伤;②采用可伸缩探针的方式进行显示模组测试,这种方式也不适于柔性电子纸,因为测试过程中探针容易对柔性电子纸造成损伤,并且探针易出现弯曲损坏,更换探针较困难。
基于上述分析,需要对现有的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测试技术进行改进,在避免对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损伤的前提下,提升检测效率,达到精确、快速测试的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测试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测试治具,采用无公母接头PCB转接板、图像传感器及千分尺滑台组装的测试结构,实现PCB转接板和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的对位,随后肘夹压合的方式进行测试,从而在避免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损伤的前提下,提升检测效率,达到精确、快速测试的工艺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基台控制箱本体(100),测试基台控制箱本体(100)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测试基台运行的主控板(111),所述测试基台控制箱本体(100)上装配有承接面板(200),承接面板(200)上装配有显示器(300)、压合组件(400)、无公母接头PCB转接板(500)、对位调节组件(600)、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定位组件(700)、定位块(800)和图像传感器(900);
所述压合组件(400)设置于无公母接头PCB转接板(500)正上端,无公母接头PCB转接板(500)装配于对位调节组件(600)上,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定位组件(700)设置于对位调节组件(600)前端与对位调节组件(600)相接,所述图像传感器(900)装配于对位调节组件(600)正下方;
所述定位块(800)设置为4个,其中2个设置于对位调节组件(600)两侧端,另外2个设置于图像传感器(900)两侧端;
所述显示器(300)与图像传感器(900)通过数据传输线相连接;
所述测试基台控制箱本体(100)由基台控制箱壳体(101)及加工于基台控制箱壳体(101)上的按钮安装板(107)构成;
所述基台控制箱壳体(101)与承接面板(200)通过合页(102)和锁扣(104)快速相连接;
所述基台控制箱壳体(101)内侧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承接面板(200)的撑杆(106)和用于安装电源开关(108)的开关安装面板(110);
所述按钮安装板(107)上设置有测试按钮(103)和真空开关控制按钮(109)。
进一步,所述测试基台控制箱本体(100)上设置有拉手(105)。
进一步,所述压合组件(400)由肘夹(401)、肘夹安装座(402)、肘夹调节块(403)、压头调节块(404)、压头安装块(405)和橡胶压头(406)构成,肘夹(401)装配于肘夹安装座(402)上,肘夹安装座(402)底端为肘夹调节块(403),肘夹调节块(403)内侧设置有用于对肘夹安装座(402)的垂直高度进行调节的U型槽,橡胶压头(406)装配于压头安装块(405)上,压头安装块(405)装配于压头调节块(404)上,压头调节块(404)装配于肘夹(401)前端的悬臂上,压头调节块(404)在肘夹(401)前端的悬臂上可沿悬臂上的悬臂槽前后移动。
进一步,所述无公母接头PCB转接板(500)上设置有输入端接口(501),无公母接头PCB转接板(500)上的输入端接口(501)与柔性电子纸显示模组的接口输出端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捷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捷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02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线路内嵌线圈的均压环
- 下一篇:一种掺杂氧化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