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电力电容器引出电线的复合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0463.4 | 申请日: | 2016-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2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徐忠;夏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众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236 | 分类号: | H01G4/2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力 电容器 引出 电线 复合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电力电容器引出电线的复合套管,其主要应用在电力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用电量不断增长,输送的高电压越来越高,输送功率也越来越大,在电力使用过程中,感性负载远远超过容性负载,因此,需要用电容器作为功率因素的补偿,电容器通常安装在金属加工的箱子内并注入散热绝缘油,电容器由电线从电容器箱内引出到电力线路上时,需要在电线外套设套管,防止高压漏电,短路跳闸,还要密封箱子,防止散热绝缘油从电线连接处流出,现有技术中,该套管通常选用陶瓷材料,制成伞套状,但陶瓷材料存在着质量大,运输、安装不方便,材质硬度高但易碎、易破,陶瓷与电容器箱子接口联接用密封圈密封时,滚压工艺很难控制,存在漏油隐患,另外,陶瓷材料不耐污,会降低绝缘性能,因此,整体上看成本非常高、质量欠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容器引出电线的复合套管,用塑料、硅橡胶等作为复合套管,彻底解决了陶瓷材料作为套管时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电力电容器引出电线的复合套管,包括箱子,箱子由箱体和箱盖密封联接,箱子内放置有电力电容器和散热绝缘油,箱盖上开设有用于分别穿过两根导电棒的两个输出孔,导电棒外套设有复合套管,其特征是,该复合套管包括:
螺栓电极,由螺纹部、夹持部、密封部组成,导电棒的外端头与螺栓电极电连接;
塑料棒,由上联接柱、中段柱、下联接柱、螺纹柱组成,下联接柱放置在箱盖输出孔外的内凹空腔内,塑料棒套在导电棒外;
硅橡胶伞套,包裹在塑料棒的上联接柱、中段柱、下联接柱的外圆周;
金属顶帽,紧套在塑料棒的上联接柱、螺栓电极的密封部和部分硅橡胶伞套外,将塑料棒的上联接柱、螺栓电极的密封部和部分硅橡胶伞套固定在一起;
螺母,用塑料制成,拧入螺纹柱,螺母的圆环端面紧压箱盖中内凹空腔的底背面,能将塑料棒固定在箱盖上,螺母上设置有穿过导电棒的通孔;
第一密封圈,安装在内凹空腔底与下联接柱之间;
硅橡胶套,套在螺母与箱子内散热绝缘油接触的外表面。
通常,螺栓电极外套O型接线端子且用螺母固定,O型接线端子再经电缆线与电力线路电连接,导电棒的内端经O型接线端子与电容器电连接,夹持部可选六角状,方便扳手夹持。
本实用新型用塑料棒和硅橡胶替代陶瓷材料,大大减轻了重量,不会破碎,使用寿命长,机械强度能满足使用,绝缘性能高,防污效果极佳。
需要说明的是,塑料棒具有不易碎,强度高,绝缘性能好的特点,但塑料棒本身也有不耐污的缺点,另外,塑料不宜与散热绝缘油直接接触,本实用新型用硅橡胶套套在螺母外,能解决螺母与散热绝缘油直接接触的技术问题,硅橡胶伞套套在塑料棒能解决防污的技术问题,同时提高绝缘性能。
为了防止热胀冷缩后,塑料棒与导电棒之间出现缝隙,还包括第二密封圈,该第二密封圈安装在所述螺纹柱的端面与所述螺母的内底面之间且被螺母紧压,所述散热绝缘油不能从导电棒与塑料棒之间的缝隙内泄漏。
作为优选,所述硅橡胶套的上端延伸至包裹所述螺母的圆环端面,硅橡胶套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螺纹柱的端面与所述螺母的内底面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顶帽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内翻边,能包裹部分密封部,金属顶帽的下部也设置有第二内翻边。
作为优选,所述上联接柱具有锥形部,所述金属顶帽的第二内翻边套在锥形部上。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的内底面设置有锥状,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形状也为锥状。通过锥状结构,具有锁紧密封圈的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塑料为聚氨酯、玻璃钢、尼龙或胶木。
所述导电棒为铜棒、铝棒、铜合金棒或铝合金棒。
选用铜棒、铝棒、铜合金棒或铝合金棒可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强度,也能提高大电流的传送能力,最后,还方便密封,防止漏油。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成本低、重量轻、不会破碎、防污性能佳、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性能优、性价比高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方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众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衢州众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04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片式复合元器件
- 下一篇: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