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敷药专用夹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1000.X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0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李雷;郭英;杨景帆;赵孟磊;许燕飞;艾元亮;何云鹏;张俊;李玉恒;董介轩;黄文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市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58 | 分类号: | A61F5/058;A61M3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3114 | 代理人: | 施建辉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敷药 专用 夹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用于敷药,便于换药的敷药专用夹板。
背景技术
骨折复位后会发生再移位,因骨骼在折断并移位时,骨骼折断的形状已有向移位方向移位的倾向,移位侧骨膜撕裂,移位路径上的软组织遭受损伤,就形成了一系列不稳定的因素。复位后的骨骼存在着通过这些薄弱环节循原有移位径路再移位的倾向。伤侧远段肢体的重量和肌肉牵拉促使发生再移位。小夹板是中西医结合外固定治疗骨折的成就之一,小夹板固定技术是骨折外固定技术中一种较常用的方法。现代研究表明,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原理是将小夹板和纸压垫的固定力与束带的约束力相结合,达到骨折端复位、制动的目的,重新恢复肢体内部动力的平衡。夹板固定后,通过扎带、夹板、压垫的综合作用,能控制造成骨折端成角、旋转、分离等再移位的活动,又保留对向挤压以利骨折愈合的活动。
根据传统的中医正骨术,一般的骨折都是在正位的基础上对患部进行敷药;这样可以使药物直达病灶,治疗更加简单、快捷、便利。但是针对骨折治疗而言,需要先在骨折处进行敷药,然后用夹板包裹固定,一个疗程后,又需要将夹板拆开进行换药,通常每次敷药的时间为一到两天就需重新换药,频繁的拆卸、固定夹板,对骨折恢复不利,还容易造成骨折处错位,增加患者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就是现有骨折治疗过程中,换药需要频繁拆开夹板,恢复不利,还会增加患者痛苦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敷药,便于换药的敷药专用夹板。
本实用新型的的敷药专用夹板,包括夹板,其特征在于夹板内壁上设置有药水袋和棉垫,药水袋固定在夹板内壁上,棉垫包裹药水袋,药水袋上设置有孔洞,孔洞位置正对棉垫;药水袋顶部还设置有导管,通过导管为药水袋补充药汁。
在使用时,先将中药熬煮,将药汁倒入药水袋内,然后把棉垫一面覆盖在患者骨折处,紧固夹板即可,药水袋内的药汁通过孔洞排出至棉垫,再通过棉垫被患者皮肤吸收,提高骨折恢复效果;当药水袋内药汁用完后,可以通过导管为药水袋内补充药汁,避免了夹板的拆卸。
所述的夹板外壁上设置有卡口,用于固定导管。
所述的导管管口设置有肝素帽,通过肝素帽封闭导管,需要补充药汁时,将肝素帽打开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敷药专用夹板,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使用方便,在传统骨折固定夹板内壁上设置药水袋和棉垫,药汁充填在药水袋内,通过药水袋预留的孔洞进入棉垫,通过棉垫与患者皮肤进行接触,并在药水袋上设置导管,通过导管快速补充药汁,解决了骨折患者每次换药均需拆除夹板的问题,提高患者恢复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夹板1,药水袋2,棉垫3,孔洞4,导管5,肝素帽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敷药专用夹板,包括夹板1,夹板1内壁上设置有药水袋2和棉垫3,药水袋2固定在夹板1内壁上,棉垫3包裹药水袋2,药水袋2上设置有孔洞4,孔洞4位置正对棉垫3;药水袋2顶部还设置有导管5,通过导管5为药水袋2补充药汁。夹板1外壁上设置有卡口,用于固定导管5。导管5管口设置有肝素帽6,通过肝素帽6封闭导管5,需要补充药汁时,将肝素帽6打开即可。在使用时,先将中药熬煮,将药汁倒入药水袋2内,然后把棉垫3一面覆盖在患者骨折处,紧固夹板1即可,药水袋2内的药汁通过孔洞4排出至棉垫3,再通过棉垫3被患者皮肤吸收,提高骨折恢复效果;当药水袋2内药汁用完后,可以通过导管5为药水袋2内补充药汁,避免了夹板1的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市中医医院,未经昆明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10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线电机上端防砂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减噪鼓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