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复合锚网钢筋支架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1800.1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7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姚韦靖;何壮志;庞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21/00;E21D11/15;E21D11/10;E21D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井 应力 巷道 复合 钢筋 支架 支护 结构 | ||
1.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复合锚网钢筋支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31)、锚索(32)、钢筋网(40)、聚酯纤维网(50)、钢筋网壳支架(60)、第一混凝土喷层(71)、第二混凝土喷层(72)、托盘(33)和螺帽(34),首先将所述锚杆(31)和锚索(32)打入围岩内部,随后利用所述锚杆(31)和锚索(32)的外露部分依次铺挂所述钢筋网(40)和聚酯纤维网(50),所述钢筋网(40)紧贴围岩铺设,所述聚酯纤维网(50)紧贴所述钢筋网(40)铺设,再搭设所述钢筋网壳支架(60),所述锚杆(31)和锚索(32)依次穿过所述钢筋网(40)、聚酯纤维网(50)和钢筋网壳支架(60)并通过所述托盘(33)和螺帽(34)固定于所述钢筋网壳支架(60)上,浇筑所述第一混凝土喷层(71)封闭整个支护结构,完成初次支护,最后浇筑所述第二混凝土喷层(72),完成二次支护,形成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复合锚网钢筋支架支护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复合锚网钢筋支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31)为高强预应力锚杆,直径为Φ18-22mm,长度为2200-2800mm,间距为700mm,排距为700mm,预应力为50-70kN,所述锚索(32)为高强预应力锚索,直径为Φ18-22mm,长度为6000-8000mm,预应力不小于150k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复合锚网钢筋支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40)的长度为6-12m,宽度为2-5m,所述钢筋网(40)由钢筋焊接而成,焊接的间距为100mm,150mm或200mm,所述钢筋的直径为Φ8-22mm,所述钢筋网(40)的网孔为矩形或菱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复合锚网钢筋支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网(50)的长度为6-12m,宽度为2-5m,所述聚酯纤维网(50)由聚酯纤维丝编织而成,所述聚酯纤维丝的宽度为15mm,所述聚酯纤维网(50)的网孔为矩形,所述矩形网孔的规格为100mm×100mm,150mm×150mm或200mm×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复合锚网钢筋支架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喷层(71)和第二混凝土喷层(72)的设计强度均不低于C25,所述第一混凝土喷层(71)的厚度为150mm,所述第二混凝土喷层(72)的厚度为25-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18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