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翼尾缘及具有其的飞翼式飞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4366.2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8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蔡为民;刘晓冬;杨亮;王金刚;何光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9/00 | 分类号: | B64C9/00;B64C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周良玉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翼 具有 飞翼式 飞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翼尾缘及具有其的飞翼式飞机。
背景技术
航空发展百年,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飞机上存在传统机械式操纵舵面,所谓舵面就是飞机的操纵面,对于常规飞机来说一般都是三个方向的操纵面。水平方向的叫升降舵,就是平尾,负责控制飞机升降;垂直方向的叫方向舵,一般在垂尾上面,负责控制飞机的航向;倾斜方向的叫副翼,一般在飞机机翼末端,负责控制飞机倾斜。虽然一般的操纵舵面基本能满足飞机的常规操纵需求,但普遍气动效率较低,且产生较大的附加阻力,尤其在低动压情况下,舵面效率严重不足,极大限制着飞机性能。而“飞翼”是有别于常规气动布局的一种飞行器气动布局方式。飞翼又称全翼机,是一种没有尾翼并且机身的主要部分隐藏在厚厚的机翼内的航空器。对任何飞机来说只有机翼是必需的,所以从理论上讲去除所有其他多余的部件在设计上是可行的。典型的飞翼布局的飞机便是美国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无疑这种飞翼布局是空气动力效率最高的布局,因为所有机身结构都是机翼,都是用于产生升力,而且最大程度的降低了阻力。空气阻力最小所以雷达波反射自然也是最小,所以飞翼布局也是隐身性能最好的气动布局。但是目前为止这种飞翼式飞机在机翼尾端还是设有舵面的以便能更好的控制飞机(如图5所示),而驱动舵面的机构又置于机翼内部且非常复杂。
另外,在现代飞机设计中隐身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微小型飞行器的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传统机械式舵面的缺点愈加明显,具体表现为:舵面偏转使得整机对雷达波的反射急剧上升,极大破坏隐身性;微小型飞行器尺寸小,采用传统舵面,结构复杂,舵面驱动机构不易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翼尾缘及具有其的飞翼式飞机,解决低气压下舵面效率不足,或控制舵面的作动结构复杂,或舵面偏转破坏隐身性能的任一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翼尾缘,安装固定于飞机机翼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尾缘包括上高压气腔、下高压气腔、上喷气口、下喷气口和柯恩达型面,上高压气腔与上喷气口连通,下高压气腔与下喷气口连通,上喷气口与下喷气口之间设有柯恩达型面,柯恩达型面的凸出方向为远离高压气腔的方向;上高压气腔和下高压气腔通过管道与用于产生高压气体的装置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高压气腔与下高压气腔关于轴线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上喷气口与下喷气口关于轴线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机翼尾缘与机翼为分体式,且机翼尾缘为模块化结构。
还提供了一种飞翼式飞机,包括偶数个如上述的机翼尾缘,沿飞机机身轴线对称安装于飞机机翼尾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翼尾缘及具有其的飞翼式飞机无传统飞翼布局的机械式操纵舵面,空中飞行时通过位于机翼后缘的上、下喷气口喷气产生柯恩达效应,改变机翼的气动力分布,产生与舵面偏转相当的气动力效应,从而实现在无舵面偏转下对飞机的飞行控制,本实用新型具有气动效率高、隐身性能高、结构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机翼尾缘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翼尾缘上喷气口喷气时后缘的流线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翼尾缘下喷气口喷气时后缘的流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与机翼分体的机翼尾缘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有本实用新型机翼尾缘的飞翼式飞机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飞翼式飞机的机翼剖面图;
图6为具有本实用新型机翼尾缘的飞翼式飞机的机翼剖面图。
附图标记,1-上高压气腔,2-下高压气腔,3-上喷气口,4-下喷气口,5-柯恩达型面,6-轴线,10-机翼尾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43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