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肌电针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4982.8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6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乐普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92 | 分类号: | A61B5/04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00 | 代理人: | 邢若兰,高之波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肌电针。
背景技术
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肌电。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根据引导方法不同,肌电图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以表面电极从运动肌相对应的皮肤表面引导肌电活动所获得的肌电图,叫做表面肌电图(SEMG);另一种是通过针电极,包括单针电极、单极同芯针电极、双极同芯针电极、多导针电极和单肌纤维针电极,将刺入肌肉组织距离针尖约75μm~3mm直径范围内1或2根肌纤维到数十根肌纤维肌电活动加以引导、放大和记录的针电极肌电图。肌电信号本身是一种微弱电信号,加上皮肤和组织对肌电均有衰减作用,所以表面肌电信号比针电极记录的肌电信号更弱,也更容易受到干扰。
由于肌电针(以下将采集肌电的针电极称为肌电针)在使用时需要插入患者的体内,而目前现有的用于采集生物电信号的装置在插入人体后会产生交叉感染的问题,单纯依靠消毒方式不足以防止交叉感染。申请号为03249415.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插接式医用一次性针电极”,该针电极的针电极体可通过针柄插入到针电极体插座内的方式进行固定,便于对一次性针电极体进行更换,其存在针电极体与插座上的插孔匹配后容易导致滑落或导电不良的缺陷,从而影响生物电信号的检测效果。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用于采集生物电信号的肌电针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肌电针,用以实现对人体肌肉活动活动中所产生的生物电信号进行采集,其具有方便连接的优点,并能实现与外接导联线的可靠电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肌电针,包括同轴套设的针筒和导电丝,设置在针筒尾端的针柄,放置在针柄内并能导电的弹片、插针以及绝缘材料制成的隔离套,针筒和导电丝之间设有绝缘层,针筒头端形成针头,针柄的尾端设有入口,隔离套将插针与弹片隔离,弹片沿着针柄内壁伸向入口,弹片与针筒尾端电连接,隔离套设有通孔,插针的一端插入隔离套,插针的另一端伸向入口,导电丝的尾端从通孔的另一端插入并与插针电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肌电针提高了与外接导联线连接的可靠性,能够对人体肌肉活动活动中所产生的生物电信号进行有效采集。在实际使用时,将外接导联线接头插入到针柄的入口,外接导联线的两个电极分别与针柄内的弹片和插针电接触。肌电针插入人体肌肉组织中,通过导电丝与针筒形成的回路对人体肌肉组织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电信号进行采集,并通过外接导联线传输到在监视器上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片有两个,两个弹片连成一体。设置两个弹片可以防止一个弹片与外接导联线接触不良时,另外一个弹片仍然导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片的端部设有弯折部。弯折部可以使外接导联线平滑地插入针柄,防止插入外接导联线接头时抵住弹片的端部,导致无法顺利插入,甚至会将弹片压变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针柄内壁成型有两个长槽,弹片放置在长槽中。如果弹片不设在长槽中,在将隔离套装配到针柄内时会比较吃力,而且会挤压弹片而使弹片变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离套外侧环周成型有凹槽,针柄的内壁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凸起卡设在凹槽中。将隔离套装入针柄时,凸起卡设在凹槽中,可进一步固定隔离套,防止隔离套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针柄的外壁环周设有凸环。医生可握持该凸环将针筒准确的插入肌肉组织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丝用铂金丝或不锈钢丝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针筒的材料为不锈钢。不锈钢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且来源广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针头具倾斜面,倾斜面与针筒之间的夹角为10~25度,有利于将针筒插入肌肉组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片和插针由黄铜制成。黄铜导电性良好,且来源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肌电针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肌电针的针柄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肌电针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乐普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乐普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49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空调阶次噪音的测试工装
- 下一篇:光谱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