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检测地电流的配电柜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7186.X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1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郑佑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电开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30 | 分类号: | H02B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检测 电流 配电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检测地电流的配电柜。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力设备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关系到电力设备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开关柜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设备之一,其稳定运行的能力非常关键。在开关柜绝缘系统中,各部位的电场强度存在差异,当外加电压在电气设备中产生的场强,足以使绝缘部分区域发生放电,但在放电区域内未形成固定放电通道的这种放电现象,称为局部放电。高压电气设备发生局部放电时,放电量往往先聚集在接地点相邻的金属部位,形成对地电流,在设备的金属表面上传播。然而,目前开关柜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存在诸多不便,传统的定期巡检方式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且判断开关柜是否存在局部放电只能依靠巡检人员的现场经验,给工作人员带来巨大和繁琐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检测地电流的配电柜,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安全性好的优势。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检测地电流的配电柜,包括柜体,以及铰接于柜体前端面上的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包括母排室、元件室和散热室,母排室内安装有母排架,母排架上设有多组母排;所述元件室内竖直安装有一个与柜门平行的安装板,安装板与柜门之间构成元件室,安装板上设有二次控制元件、隔离刀开关和变频器,二次控制元件、隔离刀开关和变频器处于元件室内,元件室下方的柜体上设有出线端;所述柜体上设有若干组电流检测装置,电流检测装置包括与地线相连接的负极端板,以及连接于安装板上的正极端板,以及两端部分别与负极端板和正极端板相连的电流表,所述电流表的表盘镶嵌于柜体前端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隔离刀开关包括转盘,以及设置在转盘上的闸刀,以及设置于转盘一侧的触头,闸刀与触头之间接触式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与柜体后面板之间构成散热室,散热室内部形成平行于安装板的散热通道,散热通道下端的后面板上设有进风口,散热通道上端的后面板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安装板上焊接有多根散热金属管,散热金属管的设置方向垂直于散热通道的气流方向,散热金属管的周向侧面上设有多根散热翅。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智能检测地电流的配电柜,该配电柜的柜门上设有若干组电流检测装置,电流检测装置包括正极端板、负极端板和电流表,其中正极端板与安装板相连接,从而实现与各个元器件间接相连,负极端板接地,电流表两端部分别与负极端板和正极端板相连,在某个元器件局部放电时,地电流产生的电荷会储存于正极端板,从而使正极端板和负极端板之间形成电势差,形成通过电流表的电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该结构下,操作人员通过指针情况即可了解配电柜是否存在局部放电,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配电柜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配电柜的柜内正面示意图。
图2为配电柜的柜内侧面示意图。
图3为电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的一种智能检测地电流的配电柜,包括柜体1,以及铰接于柜体1前端面上的柜门2。所述柜体1包括母排室11、元件室12和散热室13,母排室11内安装有母排架,母排架上设有多组母排。所述元件室12内竖直安装有一个与柜门2平行的安装板14,安装板14与柜门之间构成元件室12,安装板14上设有二次控制元件152、隔离刀开关153和变频器154,二次控制元件、隔离刀开关和变频器处于元件室12内,元件室12下方的柜体1 上设有出线端。所述隔离刀开关包括转盘155,以及设置在转盘上的闸刀156,以及设置于转盘一侧的触头157,闸刀与触头之间接触式配合。所述柜体上设有若干组电流检测装置3,电流检测装置包括与地线相连接的负极端板31,以及连接于安装板14上的正极端板32,以及两端部分别与负极端板31和正极端板相连的电流表33,所述电流表的表盘镶嵌于柜体1前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电开关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电开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71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池模组加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