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厂自动化供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7780.9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1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胡云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云宝 |
主分类号: | F24D11/00 | 分类号: | F24D11/00;F24D19/1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58 | 代理人: | 任益 |
地址: | 110097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厂 自动化 供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厂中的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缺乏和节能减排要求的日益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在不断提高。电厂在工作过程中,锅炉产生的大量排气余热基本上都没有得到再利用,而是通过循环冷却水系统白白浪费掉了;事实上,这部分热量是良好的低温热源,若能够合理利用,不仅能够提高电厂供热能力,而且还能够大幅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北方城市规划热电联供进行集中供热,可对电厂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但是由于余热产生的不稳定性,造成供热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导致现有电厂的综合能原率相对较低,多数存在余热浪费严重的现象;而如果是在夏季,由于北方地区无需供暖,则电厂产生的余热只能通过循环水系统冷却而浪费,能源的利用率更是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电厂整年的排气余热进行合理存储及利用、并能够保证冬季热网系统能够可靠运行的电厂自动化供热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电厂自动化供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以下的地下储能罐以及通过三通控制阀分别连通汽轮机输出端的供热支路和储能支路,所述供热支路的输出端连接热网系统的热水输入端,供热支路中设置有用于监测供热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供热介质流量的流量传感器;所述储能支路设置在地下储能罐中,储能支路的输出端伸出地面上后连通大气;所述地下储能罐中还设置有为热网系统补充循环水以及热能的补水支路,补水支路的输入端通过控制阀连通设置在地面以上的补水装置,补水支路的输出端经单向阀与供热支路中三通控制阀后端的三通连通;所述自动化供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的信号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三通控制阀、控制阀、单向阀的受控端连接。
上述电厂自动化供热装置,所述地下储能罐包括封闭式容器,容器内壁中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内的容器内腔中填充有储热介质。
上述电厂自动化供热装置,所述储能支路的管道为设置在储能介质中的螺旋管道。
上述电厂自动化供热装置,所述补水支路中的管道为设置在储能介质中穿插在螺旋管道中心轴线的直线管道。
上述电厂自动化供热装置,位于三通控制阀和三通之间的供热支路上还设置有用于净化供热介质的水质净化器。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有效对电厂整年的排气余热进行合理存储,以降低能源损耗,减少环境污染,大大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而且还能够在冬季供热期间为热网系统提供稳定、纯净的热源,使进入热网系统的热源温度和流量稳定,水质洁净,从而保证热网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汽轮机,2.热网系统,3.地下储能罐,4.三通控制阀,5.三通,6.温度传感器,7.流量传感器,8.补水装置,9.控制阀,10.单向阀,11.水质净化器。
图中,单向箭头为汽轮器输出的带有热量的循环水流向,双箭头为补水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电厂自动化供热装置,其结构图1所示,汽轮机1、地下储能罐3、控制器以及供热支路、储能支路和补水支路。其中汽轮机1和供热支路设置在地面上,供热支路连通汽轮机1和热网系统2;地下储能罐3设置在地面以下,用于储存热能,储能支路和补水支路均设置在地下储能罐3中,储能支路为地下储能罐提供热能,补水支路吸收地下储能罐中的热量为供热支路补充高热循环水。
供热支路用于在冬季为热网系统提供热源。供热支路的输入端通过三通控制阀4连通汽轮机输出端,供热支路的输出端连接热网系统2的热水输入端,供热支路中沿供热介质流向依次设置有水质净化器11、三通5、温度传感器6和流量传感器7。其中,水质净化器11用于净化供热介质,保证流入热网系统的供热介质为纯净介质;温度传感器6用于监测供热介质的温度,为控制器提供调节依据,进一步保证热网系统所需的热能;流量传感器用于监测供热介质的流量,为控制器提供调节依据,进一步保证热网系统中供热介质的流量要求。
地下储能罐3包括封闭式容器,容器内壁中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内的容器内腔中填充有储热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云宝,未经胡云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77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