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输车厢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98862.5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7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冯华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玻璃资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3/00 | 分类号: | B65F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阳开亮 |
地址: | 中国香港上环干诺道中1***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 车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运输车厢。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数量也快速增加,对分类垃圾的清运,尤其是对可回收的玻璃物品等易碎品的清运,一般要将垃圾桶整体移动至清运车辆上进行转运,防止易碎物品大量破碎造成的后续回收处理困难。现有的清运车辆多采用货车形式,车厢中一般只能放置一层垃圾桶,车厢上层位置不能有效利用,不能够充分利用货车大承载量的优势,不利于提高垃圾清运的效率,也增加了运输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车厢,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垃圾清运车的车厢不能叠放垃圾桶导致垃圾清运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运输车厢,包括:厢体及设于所述厢体内的至少一个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支架、升降平台、升降驱动机构及桶体固定机构,所述升降支架能与所述厢体内壁相对固定,所述升降支架设于所述升降平台外侧,且所述升降支架通过能使所述升降平台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升降平台连接,所述升降平台的上部设有所述桶体固定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平台的前侧边缘设有助推斜面。
具体地,所述桶体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座及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横梁,两个所述固定座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升降平台的左侧及右侧,所述固定横梁的两端能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座的上部固定。
具体地,所述固定座包括支柱及设于所述支柱上部的固定板,每个所述固定板的上部均沿所述固定板的长轴方向设有至少三个能容纳所述固定横梁两端部的固定卡口,所述固定横梁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定位凸起,在所述固定横梁长轴方向上,两个所述定位凸起的外侧面间距小于所述固定板内侧面的间距。
具体地,所述升降支架为框架结构,所述升降平台的左侧及右侧分别通过对称设置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升降支架的左侧及右侧连接。
具体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在所述升降平台的左侧和右侧对称分布的至少两个单塞液压缸及至少两个链条限位结构,所述单塞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升降支架连接,所述单塞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升降平台连接,所述链条限位结构的上部及下部分别与所述升降支架及所述升降平台连接。
具体地,每个所述链条限位结构均包括至少两根防护链条、至少两个配重块及两个限位链轮组,每个所述防护链条的下端均分别与所述升降平台连接,每个所述防护链条的上端均分别穿过所述限位链轮组与所述配重块连接。
具体地,所述限位链轮组包括至少两个传动链轮、至少两个限位滑轮、至少两个限位杆、一个横杆及至少两个挂接链轮,所述传动链轮及所述限位滑轮的转轴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每个所述传动链轮的同一侧均设有所述限位滑轮,所述传动链轮与所述限位滑轮之间具有能容纳所述防护链条穿过的限位传动空间,所述传动链轮上部设有能搭挂所述防护链条的所述挂接链轮,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链轮固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杆铰接,所述限位杆的中轴线能与所述传动链轮的转轴垂直且交叉,所述限位杆的长轴相互平行。
具体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对称设于所述升降平台左侧及右侧的至少两个升降电机、至少四条升降链条及至少四条链条升降导轨,所述升降电机设于所述升降支架的内侧上部,且所述升降电机通过所述升降链条与所述升降平台连接,所述链条升降导轨设于所述升降支架的内侧下部且能与所述厢体内壁固定,所述升降平台两侧设有分别设有能够套装于所述链条升降导轨外侧的限位套筒。
具体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对称设于所述升降平台左侧及右侧的至少四个双活塞液压缸及至少两个折叠支架,所述双活塞液压缸活塞杆的中轴与所述升降平台的台面垂直,且每个所述双活塞液压缸位于下部的活塞杆均能与所述厢体固接,每个所述折叠支架的下部均能与所述厢体铰接,每个所述折叠支架上部两侧均分别与所述双活塞液压缸的缸体铰接,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双活塞液压缸的缸体固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车厢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运输车厢通过设置能够升降的升降平台,有效的将厢体内部空间分隔成至少两层,进而可以叠放至少两层垃圾桶,充分利用的厢体内部空间,提高了垃圾清运的效率,并且通过设置桶体固定机构,可以让垃圾桶在升降平台上位置稳固,运输过程中不会倾倒,使用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运输车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升降平台及桶体固定机构的装配结构A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玻璃资源有限公司,未经香港玻璃资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988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