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恒压静接点组以及曲线触压簧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0069.4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4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丁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文彬 |
主分类号: | H01H1/58 | 分类号: | H01H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恒压静 接点 以及 曲线 压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开关领域,尤其涉及新型恒压静接点组以及曲线触压簧。
背景技术
静接点组是铁路道岔转辙机的重要构件,用以控制和标示铁路道岔的动作和动作后的状态,2012年上市的JHY型的恒压静接点组的研制目的是,克服现有静接点组需要人工日常维护,使得其位于一个规定的范围内,进而保证转辙机运行的可靠性,恒压静接点组的产生,可以免除铁路现场日常的维护工作量,减少对铁路行车的干扰,收到了铁路信号维护系统的欢迎。
恒压静接点组的上市以来的生产和运用实践表明,恒压静接点组的可靠性仍然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受老产品尺寸的限制,接点片扭簧的设计困难,刚度过大,以至于扭簧尺寸的加工有误差,造成接点压力较大的变化;
由于上述原因致使接点压力在6-10N范围内变动,接点压力一致性较差;
由于上述原因,制造测试中,无法对接点压力进行调整;
上压板强度不够,易被紧固螺母压弯,影响接点片动作的灵活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新型恒压静接点组以及曲线触压簧,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一:
新型恒压静接点组,包含静接点块,静接点块上包含孔,左接点片和右接点片构成一组左右接点片,静接点块上能够安装一组以上的左右接点片,还包含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由静接点块下部穿入套装曲线触压簧,所述曲线触压簧包含多个,所述曲线触压簧包含弯曲部位,弯曲部位一侧为固定端,一侧为挤压端,所述固定端插入静接点块的内部,挤压端挤压左接点片或者右接点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左接点片和右接点片二者各自包含两部分,分别为接点片握柄和接点片部分,所述接点片握柄为槽形结构,所述槽形结构包含两个侧壁,两个侧壁上各自包含一个孔,螺柱穿过该孔中,所述接点片握柄一个侧壁朝下放置,槽形结构上包含多个安装孔,所述接点片上也包含多个安装孔,还包含能够将槽形结构和接点片连接起来的铆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挤压端挤压在接点片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接点片上安装有上压板,上压板上方有垫圈,垫圈上安装有螺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上压板上包含凸起,凸起朝下布置,螺孔贯穿凸起和压板,凸起端面为圆环,槽形结构包含的两个侧壁与紧固在接线螺柱上端的上压板底部的圆环能够接触,接线螺柱穿过上压板上的螺孔并从其中朝上伸出,螺母以及垫圈安装在上压板上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曲线触压簧是材质为铍青铜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螺柱底部用硅胶封死以防松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一侧固定在静接点块上,另一侧固定在接点片上。
方案二:
一种新型曲线触压簧,所述曲线触压簧包含弯曲部位,弯曲部位一侧为固定端,一侧为挤压端,固定端水平且垂直于挤压端在弯曲部分上的延伸。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组合的曲线触压簧,也就是采用4-6个曲线触压簧代替原来的扭簧,每个曲线触压簧只承担原来扭簧施加给接点片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力,故而增加了弹簧的柔性,即使某个曲线触压簧出现了加工误差,其影响力也大大降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整体接点压力的波动范围,并且易于调整;曲线触压簧是采用铍青铜丝制造,导电性能优良。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边侧结构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接点片结构示意图;
图7为左接点片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右接点片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接点片握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接点片握柄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接点片握柄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曲线触压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曲线触压簧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压盖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凸形端面上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文彬,未经丁文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00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电容器存储箱
- 下一篇:一种精准控温及防触电取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