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衬管定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1356.7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8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于兴才;孟祥国;刘海霞;齐玉梅;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衬 管定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衬管定径器。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由于部分有杆泵采油井存在着井斜、套管变形等情况,造成抽油杆和油管磨损、躺井率上升。基于上述原因引进了高分子聚乙烯内衬油管技术,以解决抽油杆偏磨油管的问题。这种技术需要对油管端部的内衬管进行加热、定型封边,内衬管加热之后膨胀并贴合到油管内壁,之后采用模具支撑内衬管,使内衬管的内径保持一定尺寸,待内衬管冷却之后将模具取下,以保证内衬管的轴线与油管的轴线重合,减轻抽油杆和内衬管之间的磨损。
现场上常采用实心的圆锥管来支撑内衬管,内衬管冷却之后再将模具取下。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实心圆锥管质量较大,内衬管加热之后变软,实心圆锥管放进内衬管内部之后会使内衬管的端部发生变形,并且不能保证冷却之后内衬管的轴线与油管的轴线重合,需要再进行人工打磨才能符合要求,劳动强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衬管定径器,对内衬管进行封边定型,可保证内衬管冷却之后不会发生变形,且内衬管的轴线与油管的轴线重合。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衬管定径器,包括本体和推拉部件,其中,
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挡板,且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连通的凹槽,所述凹槽延伸到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
所述推拉部件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插板,所述第二套筒被设置为适于进入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插板被设置为适于插入并卡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径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一套筒进入内衬管时,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与所述内衬管的内壁贴合,所述挡板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一套筒进入所述内衬管时,与所述内衬管所在的油管的上端面贴合。
可选择地,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把手。
可选择地,所述凹槽为“T”型,所述“T”型凹槽的与所述第一套筒的轴线垂直的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
可选择地,所述凹槽为“L”型,所述“L”型凹槽的与所述第一套筒的轴线垂直的部分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在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端附近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筒的轴线形成倾斜角,所述倾斜角处的筒壁厚度向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端逐渐减小。
可选择地,所述挡板为圆环形,圆环形挡板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边缘所在的圆的圆心与同一平面的与所述第一套筒的轴线垂直的截面的圆心重合,所述圆环形挡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套筒的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端之间的外壁上。
可选择地,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挡板均匀分布在与所述第一套筒的轴线垂直的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的截面圆周上。
可选择地,所述插板为圆柱形。
可选择地,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凹槽均匀分布在与所述第一套筒的轴线垂直的所述第一套筒的截面圆周上。
可选择地,所述插板的数量与所述凹槽的数量相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插板均匀分布在与所述第二套筒的轴线垂直的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的截面圆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13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井喷功能的石油套管
- 下一篇:防止页岩气井压裂时套管变形的组合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