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饰条转运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2159.7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7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余兴达;林建伟;袁长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向荣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3/00 | 分类号: | B62B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3 | 代理人: | 田勇 |
地址: | 402260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饰 转运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条转运工具。
背景技术
汽车装饰条在转运过程中需要专门的转运工具进行作业,一般采用小推车+支架的方式,但是该类方式存在不足之处,即,由于整个支架小车加上装饰条的重量较大,推行过程中惯性较大,当支架小车与地面障碍物(例如墙体)撞击的时候为直接撞击,操作不是很方便,同时强烈的撞击易造成装饰条的混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运效果较好的装饰条转运工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饰条转运工具,包括:
车体,其具有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包括第一框边,第二框边,第三框边及第四框边,所述第一框边与第三框边相对设置,并且均为短边,所述第二框边与第四框边相对设置,且均为长边,所述矩形框架的四个角部分别设置作为行走机构的万向轮,所述第二框边与第四框边之间靠近端部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
支架,其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框边与第三框边上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顶部间设置横杆,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若干对第一分支,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若干对第二分支,所述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对应,所述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表面均包覆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表层;
所述第一框边,第二框边,第三框边及第四框边外侧均设置若干个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框边盲孔,所述框边盲孔内设置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端部设置橡胶球,所述橡胶球的直径小于框边盲孔的内径,当压缩弹簧复位后,橡胶球置于框边盲孔外,当压缩弹簧压缩后,橡胶球置于框边盲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球表面设置发光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的正投影均位于矩形框架内。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转运效果较好,防护机构能够防止工具与障碍物直接碰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装饰条转运工具左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框架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机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到图4,一种装饰条转运工具,包括:车体,其具有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包括第一框边11,第二框边12,第三框边13及第四框边14,所述第一框边11与第三框边13相对设置,并且均为短边,所述第二框边12与第四框边14相对设置,且均为长边,所述矩形框架的四个角部分别设置作为行走机构的万向轮2,所述第二框边12与第四框边14之间靠近端部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支杆31与第二支杆32;支架,其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框边11与第三框边13上的第一立柱4与第二立柱5,所述第一立柱4与第二立柱5顶部间设置横杆6,所述第一立柱4上设置若干对第一分支7,所述第二立柱5上设置若干对第二分支8,所述第一分支7与第二分支8对应(装饰条呈线状,两端分别放置在对应的分支上即可),所述第一分支7与第二分支8表面均包覆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表层。
所述第一框边11,第二框边12,第三框边13及第四框边14外侧均设置若干个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框边盲孔91,所述框边盲孔91内设置压缩弹簧92,所述压缩弹簧92的端部设置橡胶球93,所述橡胶球93的直径小于框边盲孔91的内径,当压缩弹簧复位后,橡胶球置于框边盲孔外,当压缩弹簧压缩后,橡胶球置于框边盲孔内。该工具转运效果较好,防护机构能够防止工具与障碍物直接撞击。
所述橡胶球93表面设置发光层,提高识别度与安全性。所述第一分支7与第二分支8的正投影均位于矩形框架内,提高防护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向荣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向荣车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21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行流锅炉系统
- 下一篇:水平管束受热面装置及混合燃料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