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用变风量空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2699.5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8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花军;曹杨健;戴伟;曹飞;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天禾船舶设备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J2/12 | 分类号: | B63J2/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用变 风量 空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变风量空调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在适用于船用环境,向舱室提供经处理的空气并可以实现变送风量送风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船上配备的空调装置均为一种定风量空调装置。即空调装置的送风量并不会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增减,而是始终以恒定的风量向各个空调区域送风。商用领域虽有变风量技术的应用,但是其应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基本上变风量主机限定为间接蒸发式空调器,主要原因是利用水系统蓄热量大的特点,即使风量的变化范围较大,但对水温的影响较小不会影响到制冷机组的正常运行。
常规的船舶舱室可根据功能的不同划分出不同的区域,例如居住舱室、餐厅厨房、健身娱乐舱室和工作舱室等。 在一天的不同时段中,船员根据生活工作的需要集中在不同的功能舱室,而其余的无人舱室虽无空调需求,但由于定风量空调装置无法根据需求自动调节送风量,造成了装机容量超出实际需求和较大的能源浪费。另使用定风量主机的空调舱室其送风量仅能小范围调整,否则会影响主机的总风量,从而导致空调装置故障,这样就对舱室中人员的舒适度产生不利影响,极易造成过冷或过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为船舶常规配备的定风量空调装置无法根据需求自动调节送风量,造成了装机容量超出实际需求和较大的能源浪费的现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计先进、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的船用变风量空调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用变风量空调装置,包括半封闭制冷压缩机、蒸发器、干燥过滤器、冷凝器以及油水分离器依次连接形成的制冷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出口与蒸发器间设置有热气旁通支路,所述热气旁通支路上安装有热气旁通阀;所述蒸发器的前端设置有回风箱,回风箱内安装有空气过滤器和温度传感器,蒸发器的后端为风管式静压出风箱,静压出风箱内安装有风压传感器;风管式静压出风箱内安装有离心风机,离心风机与蒸发器间安装有电加热器。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为:
变风量空调装置的出风箱上安装风压传感器,监测机组的送风压力,并将监测信号传递到电气控制箱来控制变频电机的转速。当舱室需求风量变小末端阀门关小,出风箱内的送风压力逐渐升高,控制箱根据反馈降低变频电机的转速,从而减少了空调装置的送风量;反之,当舱室需求风量变大则末端阀门开度变大,出风箱内的送风压力逐渐降低,控制箱根据反馈提高变频电机的转速,从而增大了空调装置的送风量;
空调装置的制冷系统为了适应送风量的变化,防止由于风量与制冷量不能同步匹配而造成的蒸发器结霜或排气过热等现象,制冷系统采用了压缩机缸头卸载与热气旁通相结合的能调措施,电气控制箱通过安装在制冷系统上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系统的低压。当制冷系统低压低于设定值下限机组开始能调下载,当机组高于设定值上限时机组开始能调上载。
为了适用于船舶海洋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蒸发器采用铜管铜片结构,冷凝器内换热管采用铜镍合金材质,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换热效率较传统的换热器有了较大提高;选择适用于车船环境的压缩机、优化了机组的结构设计强度,加深了盛水盘高度以及在盛水盘两端分别设置泄水口,使空调装置具备在摇摆和倾斜环境下正常工作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所示,船用变风量空调装置,包括半封闭制冷压缩机1、蒸发器2、干燥过滤器3、冷凝器4以及油水分离器5依次连接形成的制冷回路,所述冷凝器4出口与蒸发器2间设置有热气旁通支路,所述热气旁通支路上安装有热气旁通阀6;所述蒸发器2的前端设置有回风箱7,回风箱7内安装有空气过滤器8和温度传感器,蒸发器2的后端为风管式静压出风箱9,静压出风箱9内安装有风压传感器10;风管式静压出风箱9内安装有离心风机11,离心风机11与蒸发器2间安装有电加热器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天禾船舶设备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天禾船舶设备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26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