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墨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3254.9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1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麻庆祝;徐万刚;张继勇;张国辰;田黎明;广艳辉;于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兴安铜锌冶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0 | 分类号: | F28D1/00;F28F17/00;F28F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620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石墨换热器。
背景技术
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企业生产的成本是我国目前所有企业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湿法炼锌工艺中,蒸汽的利用方式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直接将蒸汽通入二段酸浸头槽,不仅加热效率低,而且会给系统带入大量的水分,导致整个系统体积的膨胀。而且浸出渣中含锌量的多少对生产成本也有很大的影响。降低锌浸出渣中的锌含量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水洗充分;二是保持二段酸浸在高温高酸的条件下。提高二段酸浸头槽温度是提高整个二段酸浸工段反应温度的先决条件。现有技术缺点:易腐蚀;使用周期短;价格昂贵;进液孔易结晶难处理。
因此在二段酸浸工段使用了圆块孔式石墨加热器,其作用是对二段酸浸所加的电解废液进行加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石墨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石墨换热器,包括圆形壳体,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封头,所述圆形壳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圆孔状石墨换热块及下游动管板,所述下游动管板通过弹性螺栓连接圆孔状石墨换热块和下封头,所述圆孔状石墨换热块的外表面内开有沿圆周方向的槽道,所述槽道从上至下相邻的槽道两端交错连通,所述圆形壳体内设置有折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槽道从上至下相邻的槽道两端不连通的部位上下开有细孔,所述细孔与上下槽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壳体与下盖板之间设置有聚四氟乙烯O型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折流板与圆形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折流板与圆形壳体连接部上设置有固定部和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折流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换热器具有结构强度高、耐温耐压性能强、抗冲击性能好、传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并便于检修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石墨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石墨换热器,包括圆形壳体1,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封头2,所述圆形壳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圆孔状石墨换热块3及下游动管板4,所述下游动管板通过弹性螺栓5连接圆孔状石墨换热块和下封头,采用弹性螺栓可达到热胀冷缩的自动补偿作用,所述圆孔状石墨换热块的外表面内开有沿圆周方向的槽道6,所述槽道从上至下相邻的槽道两端交错连通,所述圆形壳体内设置有折流板7。
作为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槽道从上至下相邻的槽道两端不连通的部位上下开有细孔,所述细孔与上下槽道连通,所述圆形壳体与下盖板之间设置有聚四氟乙烯O型密封圈9,所述折流板与圆形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折流板与圆形壳体连接部上设置有固定部10和滑动部11,所述滑动部与折流板固定连接。
槽道从上至下相邻的槽道两端不连通的部位上下开有细孔8,细孔与上下槽道连通。通过在槽道的相邻槽道不连通部位仅容冷凝水通过的细孔,将冷凝水向下排出,解决了冷凝水沉积的问题,避免了冷凝水过多将槽道阻塞而降低换热效率。折流板与圆形壳体滑动连接可起到支撑折流板、增强折流板强度的作用,防止折流板形变,降低了石墨换热器的成本投入,而且延长了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兴安铜锌冶炼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兴安铜锌冶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32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空间两级冷却塔进排风串联冷却系统
- 下一篇:双面风道换热器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