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织机开口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3761.2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0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友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C3/26 | 分类号: | D03C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机 开口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机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织机开口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控制单纱的开口机构大多采用电子提花机、装造和弹簧回复机构组成,其主要缺点是:开口行程小,不能满足特殊产品对经纱大开口的需要,同时因弹簧回复对厚重纱线及高密度的纱线组织不能有效形成清晰开口,制约织造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回都为硬性,开口大小可调范围大,且可实现大开口行程、适应高密度经纱开口的织机开口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织机开口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两组以上拉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提组件包括电箱、数控拉提机构、位置信号机构、拉绳收紧装置、拉绳和上、下滑轮组,拉绳上下分别穿过机架上的上、下目板,拉绳中部设有棕眼,拉绳的上、下分别绕过上、下滑轮组后连接数控拉提机构,拉绳上设置位置信号机构,位置信号机构和数控拉提机构连接电箱。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织机开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拉绳收紧装置串接拉绳上,所述拉绳收紧装置为弹性体或可收紧的螺杆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织机开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数控拉提机构为数控电机经减速机构连接滑轮盘。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织机开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位置信号机构包括下拉、上提信号源和下拉、上提位置传感器;下拉、上提信号源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以上金属或非金属;所述位置信号机构也可以是接近开关或编码器、也可为高精度计米器或触点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织机开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上、下滑轮组结构相似,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滑轮组实现拉绳换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棕眼内穿接经纱需要上下开口时,由电箱控制数控电机,数控电机经减速机构连接滑轮盘,拉绳的上、下端分别穿过机架上的上、下目板且依次绕过上、下滑轮后连接在滑轮盘上,在滑轮盘带动拉绳一端卷取、另一端放卷时,通过弹簧控制涨力确保拉绳始终拉紧,结合拉绳上多个位置信号源对应传感器控制拉绳上棕眼的上下行程满足开口大小要求,位置传感器设置能有效确保棕眼位移精确,从而实现硬性拉提回复,满足开口大小的大调节范围,适应高密度、厚重纱线组织的清晰开口,能有效避免经纱、纬纱间的摩擦,提高织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上目板2、下目板3、拉绳4、棕眼5、上前滑轮6、上后滑轮61、下前滑轮7、下后滑轮71、弹簧8、上位置传感器9、下位置传感器10、滑轮盘11、减速机构12、数控电机13、电箱14、信号源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一种织机开口机构包括拉绳4、棕眼5、上前滑轮6、上后滑轮61、下前滑轮7、下后滑轮71、弹簧8、上位置传感器9、下位置传感器10、滑轮盘11、减速机构12、数控电机13、电箱14、信号源15。上目板2、下目板3、上前滑轮6、上后滑轮61、下前滑轮7、下后滑轮71、滑轮盘11、减速机构12、数控电机13、电箱14设置于机架1上,拉绳4的上端穿过上目板2后绕接上前、后滑轮6、61连接在滑轮盘11上,拉绳4的下端穿过下目板3后绕接下前、后滑轮7、71连接在滑轮盘11上,拉绳4的上、下端分别呈随滑轮盘11一端卷取、另一端放卷状态,滑轮盘11经减速机构12连接数控电机13,拉绳4上设有控制拉绳张力的涨力保持装置弹簧8,弹簧8与棕眼5之间的拉绳4上还设有一个或多个信号源15且对应上位置传感器9、下位置传感器10控制棕眼5上、下行程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采用高精度计米器或编码器连接电箱,控制拉绳拉提带动的棕眼上下行程。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方案的简单实施,凡是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以及在其基础上的简单变化以及延伸,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友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友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37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