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隔离开关用固封极柱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4726.2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2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谭建波;赵亮;黄宗家;陈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曾克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隔离 开关 用固封极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速隔离开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隔离开关用固封极柱。
背景技术
换流阀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也是国家重大电力装备,高压直流断路器用快速隔离开关是其关键设备之一。为保证在直流侧电压不严重跌落的情况下迅速开断直流侧故障电流,关键是设计制造出能在2ms内开断的快速隔离开关,同时还需要保证快速隔离开关具有足够高的耐压性能。
机械式高压断路器开断电流的时间一般为几十毫秒,无法满足对直流侧短路电流的开断要求。因此,快速隔离开关的设计要点之一是采用电磁斥力驱动机构及相应的控制系统,替代传统的弹簧机构或永磁机构,实现隔离开关的快速关合或开断;二是与电磁斥力驱动机构配套使用的专用固封极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固封极柱运动部位结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快速隔离开关用固封极柱,具有取消动端子的“直动式”滑动连接结构和“T”型双回路下出线座结构,不仅能满足快速隔离开关的使用要求,而且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具有良好的温升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快速隔离开关用固封极柱,包括上出线座、固封层、真空灭弧室、下出线座、弹簧触指,所述上出线座与真空灭弧室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出线座设有贯通下出线座上下表面的内槽,所述内槽内固定连接有与内槽适配的弹簧触指,所述弹簧触指与真空灭弧室下端的动导电杆滑动配合,所述上出线座、真空灭弧室、下出线座的外表面由固封层固封。
优选的,所述下出线座为上下颠倒的T型,所述内槽位于T型的竖轴中心,所述T型的横轴两端分别连接导电回路。
优选的,所述上出线座与真空灭弧室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触指为铬锆铜材质。
优选的,所述固封层为户内环氧树脂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取消了重量约1.0~1.5kg的动端子零件,固封极柱动触头系统重量减少15%以上,快速隔离开关电磁斥力驱动机构储能电容的容量及电压可以控制到适当范围内,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得以保证;
2.取消动端子后,弹簧触指的直径大大减小,有利于减少固封极柱动触头系统的摩擦阻力;
3.由于快速隔离开关的较高分速会加大弹簧触指的磨损,其材料由普遍使用的铍青铜改为铬锆铜,弹簧触指的压缩量也由2mm减少为1.5mm,进一步减少了固封极柱动触头系统的摩擦阻力,固封极柱的机械寿命也有所提升;
4.产品带电运行时,下出线座的两个导电面用铜排连接并联流过额定电流,这样,由于分流作用其热效应明显减少,加上“T”型双回路下出线座的导电和散热面积较大,温升性能效果很好,完全满足通流水平3000A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导电杆、2-弹簧触指、3-下出线座、4-真空灭弧室、5-固封层、6-上出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快速隔离开关用固封极柱,包括上出线座6、固封层5、真空灭弧室4、下出线座3、弹簧触指2,上出线座6与真空灭弧室4的上端固定连接,上出线座6与真空灭弧室4内的静触头连接,下出线座3设有贯通下出线座3上下表面的内槽,内槽内固定连接有与内槽适配的弹簧触指2,弹簧触指2与真空灭弧室4下端的动导电杆1滑动配合,动导电杆1与真空灭弧室4内的动触头连接,上出线座6、真空灭弧室4、下出线座3的外表面由固封层5固封,下出线座3为上下颠倒的T型,内槽位于T型的竖轴中心,T型的横轴两端分别连接导电回路,上出线座6与真空灭弧室4通过螺栓连接,弹簧触指2为铬锆铜材质,固封层5为户内环氧树脂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先把弹簧触指2装配到“T”型双回路下出线座3内槽中,再将真空灭弧室4动导电杆1的长度延长后,直接插入“T”型双回路下出线座3内槽中,通过弹簧触指2形成载流回路同时实现固封极柱的分合闸运动。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47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X型软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框架结构负荷开关